“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这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了首位。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崇尚创新、鼓励创新、推动创新,又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何点燃创新引擎,把中华民族这一最深沉的禀赋,转化为促进发展带动转型的现实动力?怎样努力实现科技上的重大突破,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驻豫人大代表、住豫政协委员展开了热烈讨论。
A
一把促转型、助升级的“金钥匙”
科技创新和落后产能相遇,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孟电集团董事长范海涛讲了一个故事。
这几年来,孟电集团旗下的水泥公司对技术创新非常支持。员工有好的思路、办法,只要确实能减能耗、降成本,企业就会拿出缩减成本的20%予以奖励。
大家创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企业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跟几年前相比,现在企业每生产一吨水泥,能节电18度,煤耗降低20公斤。“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创新发展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范海涛说。
创新的魅力,城市管理者同样感受深刻。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表示,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正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农业、工业发展有机融合,促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努力在古城转型升级方面作出示范。
“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战略是应有之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统工业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支撑。随着经济发展,这些传统产业必须升级换代,面向市场、坚持创新方为生存之道。”
B
适应“新常态”关键靠创新
“面对经济增速换挡期这个‘新常态’,实施创新战略是关键,是推动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也饱受产能过剩、水平不高、品牌较少等困扰。拿汽车、手机这些消费品来说,自主品牌远远不如国际品牌吃香,甚至马桶盖、电饭煲这样的日常用品,也出现在越来越多海淘者的购物车里。要改变现状,唯有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制造水平,促使“制造”向“智造”、“创造”过渡。
要想跨过“新常态”这个“坎儿”,创新该如何实施?全国人大代表、省科协主席霍金花认为,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实行制度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和人人创业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使“互联网+”和传统业态走向深度融合,使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搭上信息化、智能化“快车”,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提升。
C
用创新释放创新活力
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企业创新,实际运作中都不无问题,如理念不够先进、生产成本增加、科技人才匮乏、条框束缚过多等等。我省正瞄准症结问题发力,用创新解决现实难题,释放创新活力。
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对此,陈泽民很有感触。
“我们自创业起就在不断创新。”他说,“但是对企业来说,创新不仅是一场自我革命,还意味着对管理制度的‘挑战’。打个比方说,三全推出一批新产品,但不在铁路运输产品之列,这时我们就很无奈。”
他建议,对企业创新,职能部门要更宽容,要多开绿灯,保护企业的创新激情,帮助企业用创新成果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科技人才是关系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可用之才少、创新能力弱,是很多企业的通病。对此霍金花表示,省科协联合中国科协,可以组织专家到企业调研、支招,促使学界和业界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省科协正筹划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使产、学、研交流更便捷、顺畅,为创新“松绑”、助力。(记者 柯杨)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 -->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