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地恩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镁及镁合金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煤气站、煅烧车间、还原车间等主体工程已完工。
图为镁合金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全景。(记者 车国胜 摄)
项目名片
鹤壁是我国重要的金属镁产业基地之一,目前有金属镁骨干企业19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60余项,多家企业在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去年,全市金属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
鹤壁地恩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镁冶炼及镁合金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占地450亩,建设规模为年产5万吨高品质金属镁、2万吨镁合金挤压型材、1.5万吨镁合金锭,建设周期3年左右。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税后利润3.2亿元,可安置2000余人就业。项目采用了更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投产后可成为全国一流的镁基材料炼铸一体的联合企业,必将推动鹤壁加快打造金属镁精深加工基地的步伐,提升金属镁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打造中国镁谷产生积极影响。
尚是早春时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姬家山片区内车水马龙,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3月8日,记者到鹤壁地恩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工地采访。采访车驶过专为项目修建的公路,停在厂区门口。放眼望去,高大的煤气站、煅烧车间、还原车间等主体工程坐落在山体之间,气势磅礴。而厂区门口停放着几十辆摩托车,是前来参与建设的工人骑来的。此时,450亩的厂区里,工人们分别在各个施工点忙碌着。
“以前厂房所在地都是山沟,经过修整重建才成了现在的现代化车间。”在办公区采访时,项目人力资源部部长冯威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工地上有施工队、土建工人、安装设备厂家的代表,加起来有200多名人员在同时紧张地工作。”他介绍说,在去年9月、10月施工高峰期时,工地上最多同时有400余名工人在施工。在现代化建筑工具的帮助下,工人们削峰填沟,各个车间等主体工程在群山掩映中迅速成型。
“走,我们去深加工车间看一看。”在冯威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土路朝车间走去,扬起的泥土飞到身上。正走着,迎面过来几个人,要采访的项目工艺组组长张宏宽也在其中。
据张宏宽介绍,金属镁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现在公司技术基本成熟,在国内外同行业中首次采用高效节能的短流程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可有效降低能耗,提高劳动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我们公司对这个项目一直在快速推动,争取早日投产。”张宏宽告诉记者,项目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煤气站、煅烧车间、还原车间等主体工程已完工。各个生产设备一部分正在从青岛运往鹤壁,已抵达的正在安装调试。张宏宽用手指着身边的车间,兴奋地大声说:“目前我们进度很快,正在加紧安装设备,力争两个月内点火生产!”
“是啊!”冯威接着说,“现在公司正在从青岛向鹤壁转移,我们计算好时间差,一边进行生产,一边进行搬迁。昨天有好几个师傅都跟着从青岛过来了。他们还是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呢!”记者一听,兴趣更大了,问:“这些师傅现在都在哪儿?”冯威说:“他们都在车间呢,因为刚来我还不知道他们的手机号码,我们直接去找他们吧。”
深加工车间和精炼车间在一起,车间外是深深的土沟,踩着一根钢材,我们进入了车间。目前,施工最核心的就是这个车间了。5000平方米的车间十分宽大,这里正停放着一辆货车,车间顶上天车缓缓挪动,正在吊起车上的电缆,安放在地上。车间里还有三台压铸机十分显眼。两名满身油污的年轻人正在机器边忙碌,一人手里还拿着图纸。原来,这两人就是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张凝、李警卫,今年才24岁就成了技术骨干。
“最大的压铸机年产1200吨,最小的是180吨的,3月底就能到位调试安装了。”张凝、李警卫一边调试安装着年产400吨压铸机一边说。“今天早上公司已经从青岛发车,又来了一台压铸机,根据行程推算,大概明天上午就可以到达安装了,”他们一边在机器旁忙碌,一边和记者交谈着,“你们别看车间这么大,等设备全装上了地方还很紧张呢。”
冯威告诉记者,两人毕业仅一年多时间,就成长为班组的带班机长,在生产上对工人们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在公司上班的有20多名同学,目前他们正在青岛的生产线上,这次搬迁要陆续过来。
“今天学院的高教授还来到工地,和公司签署了实习协议。”冯威高兴地说,“3月15日还有58名学生要到这里来上班。我们二期三期还需要许多工人,正准备和学院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呢。”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