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雨新)近日,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应邀在商丘师院平原路校区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的学术报告。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学管理部主任李琰辉、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河南分中心主任杨涛出席了报告会。
会上,王竹立教授从1.0时代的学习、2.0时代的学习和3.0时代的学习出发,分析了各阶段的学习特征,并指出“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区别和教育变革的对应策略。王教授指出:1.0时代的学习是互联网前学习时代,采用的是面对面教学,主要构建金字塔式知识结构;而2.0时代的学习则将课堂搬到网络上,以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为主要形式。他认为微课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要求,势必会有长期的发展;3.0时代的学习是个性化在线学习,特点是自组织、创客、零存整取、手机课堂。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教师要教会学生搜索和选择知识、思考和交流、写作等基本能力,进行蜘蛛网式学习。最后,王教授以《现代学习技术》课程为例,指出互联网时代课程教育“三进”设想:一是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观念;二是引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掌握现代学习技术;三是引入创客理念,培养创新思维。最后,王教授和现场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增加了培训的参与性。
通过这次专题报告会,参会教师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该校教师对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理解,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王竹立教授,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硕士导师、学术带头人。广东省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教育界发言人;致公党广东省常委;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学医出身,历任中山医科大学实验生理科学研究室主任、中山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等职。2005年转入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专职从事教育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被称为“我国富有原创性思考的教育学者”,曾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