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商丘 >> 商丘新闻 >> 正文
河南永城的“这五年”
 更新时间:2016-9-26 7:51:35  点击数:2992
【字体: 字体颜色

  光明网讯(记者丁艳 通讯员孙海峰 何燕子 朱科铭 郭小溪 王多)过去的五年来,河南省永城市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攻坚克难,干成了很多利民难事,干成了一批好事实事:宣传文化成风化人,脱贫攻坚步履铿锵,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招商引资硕果盈枝,美丽乡村魅力绽放。

  唱响主旋律 宣传文化成风化人

  近年来,永城市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抓好“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见实效,不断巩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发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之江新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等学习资料5000余本。先后邀请全国专家学者来永授课60余场(次),开办了永城大讲堂、文明大讲堂等活动,“梦娃”、“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六文明”公益广告遍布城乡,大力宣扬凡人善举。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文明法官、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同时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异彩纷呈。歌曲《复兴梦》荣获省委宣传部开展的文明河南建设歌曲征集二等奖,牵头举办“永城之春”群众广场文化活动、老君堂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举办摄影、诗歌、曲艺、美术等展赛30余场(次);开展了“教你一招”下基层服务20余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

  铺就致富路 脱贫攻坚步履铿锵

  “真是谢谢党对我的帮助,让我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永城市十八里镇曹楼村贫困户王自发逢人便说,他家搬离了原来破旧的土屋,住进了崭新的砖房小院。“驻村‘第一书记’不仅给我们村里争取资金修了路,通了自来水,还把我介绍到顺发渔具厂工作,让我们全家有了饭碗,我现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顺和镇李大庄村贫困户曹春英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永城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改变道路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步。“十二五”期间,该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883.5万元,新修贫困村内水泥路182公里,解决了10.7万群众的出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结穷亲”帮扶贫,逐村、逐户落实脱贫项目。驻村“第一书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击队员”。78个部门和单位与市政府签订《定点扶贫和行业扶贫目标责任书》,把全市78个市直单位的234名优秀干部分包到村到户,驻村工作队队长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长期定点驻村帮扶,当好群众的“带头人”、“引路人”、“代言人”。据统计,驻村工作队共协调各类资金8960万元,修铺道路340公里,落实修建下水道7200米,新打机井130眼,新安装路灯448盏,美化墙体36800平方米等,为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永城市共完成整村推进村69个,新修水泥路共182公里、矸石路45公里,新打机井72眼,新增有效灌溉耕地面积3600亩,扶持种植、养殖科技项目9个,扶持龙头企业6个,发展扶贫互助协会15个,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46期,让6236人学到了1至2门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5320人,转移就业5120人,帮助5.5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通路通水,住进新房;发展产业,经济渐强;读书看病,有了保障……一件件、一桩桩惠及百姓的实事好事,暖到了永城贫困群众的心坎上,让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和谐得永续 法治建设成果丰硕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多年来,永城市通过创新信访机制、强化法制宣传、推进平安创建等策略,不断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定,铸就坚实的平安之盾。2014年,该市信访局建立了“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工作机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彻底颠覆以往的旧模式,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的信访局”。“公民恳谈日”制度规定每月25日、15日、5日为市、乡、村三级“公民恳谈日”,并建立完善了市、乡、村三级“大民调”工作机制,搭建了党和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

  此外,永城市积极推进“诉访分离”,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积极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依照《人民调解法》规定,在集贸市场建立调解组织,在住宅小区建立调解组织,在企(事)业单位建立调解组织,成立永城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真正形成了市、乡(镇)、村(居)、组四级人民调解网络,实现了人民调解网络全覆盖。各乡镇认真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全市29个乡镇至少确立一个村(社区)为“民主法治示范村”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设立了政务公开宣传栏。积极落实“一村一警”工作机制,科学制订警务室的整体建设规划,城市1个社区或6000人建设1个警务室,农村3至5个行政村建设1个警务室,乡镇派出所建设标准化警务室不少于3个,共在全市设置124个标准化警务室,每个警务室下辖若干个警务工作站。

  彩笔绘蓝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造型现代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木枝繁叶茂、一块块造型别致的绿地充满生机、一处处功能齐全的便民场所高效运行、一个个幽雅宜人的小区飘荡着欢声笑语……无论是生活于此的群众还是来此游玩的客人,无不对永城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赞叹不已。

  五年来,永城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优美舒适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永城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六城联创”指挥部,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便民、创建靠民”的理念,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建设为核心,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思路,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决心和全市人民勤劳智慧与“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绘就了高规格、大手笔的美丽新蓝图。

  “大街小巷整洁干净、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市内外交通快捷便利,住在这座城市非常舒心。”市民苏女士感慨道。

  永城市委、市政府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食、住、行和环境秩序问题,相继开展了包含卫生秩序、建筑秩序、市场秩序、文化秩序、环保秩序、交通秩序等内容的城市秩序整顿活动,启动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厕所星级化工程建设,使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筑巢引凤栖 招商引资硕果盈枝

  “永城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永城会以最优的政策、最优的服务、最优的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在永投资兴业。”永城市委书记孟庆勇在广东深圳考察招商时说道。近年来,永城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方位招商。多次赴江浙、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签约了一批合作项目。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永城市共签约项目112个,签约总金额425.43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30.48亿元,连续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5个,总投资额142.93亿元;该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2.5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全年目标的54%,均居河南省10个直管县(市)第1位。

  “下一步,我市将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各种招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全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市委书记孟庆勇说。

  田园织锦绣 美丽乡村魅力绽放

  桃源深处的柿元村清静幽深、独具匠心的韩寨村百果飘香、闹中取静的南关村绿荫环抱、古色古香的黄桥村民风淳朴……放眼永城市的美丽乡村,它们美得各有千秋、不分伯仲,却也有着共同的特征:屋舍温馨干净,庭前花木成畦,村道平坦洁净,道旁绿树成荫。

  过去,“房前柴草垛、屋后粪土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永城农村,从“不毛之地”蝶变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用妙笔绘出这一幅幅乡村美景图,靠的正是这个城市决策者的高屋建瓴和执行者的身体力行。

  五年来,永城市按照“小城镇、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位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新农村社区为载体推进小城镇发展,以“五化九改一园三创一中心”为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搞干净、放整齐、搞漂亮”为目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发动群众,做到“五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九改”(改林、改水、改厕、改墙、改线、改路、改塘、厨、改房)、“一园”(每村一个生态产业园)、“三创”(创建卫生村、生态村、文明村)、“一中心”(每个行政村建设集党务村务管理、便民服务、教育文体、医疗卫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生态田园新农村。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永城市已有122个村按照“五化”标准基本完成美丽乡村的阶段性建设任务,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214个,建设村级文化广场117个,建成农村生态产业园64个、市级卫生村483个、生态村471个、文明村146个。

  乡村变美的同时,农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一项项农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成功实施,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的建成落地,让老百姓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望,随着“美丽乡村梦”照进现实。

pic
  • 上一篇: 夏邑:产城融合打造纺织服装名城
  • 下一篇: 商丘通报七起懒政怠政 “四个不为”典型问题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