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消息,1990年,在河南省商丘市一个村子里,因为栽进一口约10米深的枯井里,刚结婚一年的25岁小伙宋信昌,成了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而那时,他的妻子刚刚怀孕6个月。
为了生存,这个小伙借了20元钱,在村里创办了一所留守幼儿学校,校舍就是他当年住的三间红瓦房,至今坚持已26年。
在进行《暖冬》报道时,我们接触了不少类似的偏远乡村学校,在那里,很多小朋友都是留守儿童,但他们渴望知识,也渴望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针对这些学校,今冬,河南商报联合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发起“为留守儿童捐一本书”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图书,在乡村学校建立“爱心图书角”,以丰富孩子们的心灵,助力他们成长。欢迎您加入我们。
瘫痪的年轻人,在村里办了一所留守幼儿学校
元旦前夕,商丘市谢集镇朱庄寨村的上空飘起了一场小雪,洋洋洒洒地,落在村子里低矮的青瓦、红墙上。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村子里的年轻人尚未归乡,冷空气瞅个机会就往人怀里钻,逼得老年人不敢出门,村里静悄悄的。
“大娘,知道宋信昌的学校在哪儿吗?”“咋不知道?就前面。”
1990年的一天晚上,因为一头栽进村里一口约10米深的枯井里,拥有高中学历、刚结婚一年的25岁小伙宋信昌,下肢彻底失去知觉,成了一个卧床的残疾人,而那时,他的妻子刚刚怀孕6个月。“家里把我的棺材啥的都准备好了,这是我后来听说的。”孩子出生一年多后,宋信昌与妻子离婚,孩子,留给了宋信昌。
为了生存,他硬着头皮在村里创办了一所留守幼儿学校,校舍就是他住的三件红瓦房,如今,这个学校已经办了26年。
初见宋信昌时,已是中午,雪未停,天儿冷得要命,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50岁出头的他,坐在轮椅上,头发已经泛白,跟82岁的老母亲正在学校的一间厨房里吃中午饭,白菜炖粉条。对他们来说,这里既是学校,也是家。
20元办校,第一年招收到14名学生
时间倒回到1992年,宋信昌回忆,那时,他没有轮椅,不能柱拐杖,很少下床。因为有着高中学历,他经常给同村的孩子义务补习功课,效果明显,同村的退休教师徐广田便建议他,干脆办一个班呗。“我也得生活,征求了家长的意见,他们说,那咋不行?都支持。”
宋信昌也在广播里听到了河南残疾人马文仲办学校的故事,便给他写信请教,“马老师比我办校早4年,他不能写字,是他媳妇给我回的。”马文仲在回信中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做。宋信昌说,马老师已经去世10年,他的事迹还被拍成了电视剧,叫《牵手人生》。
“打算办学后,我没钱,徐老师问,需要多少?我打听了一下跟他说,你最少得借我20块。”宋信昌傻笑,“家里啥都没有,嫁妆都拉走了,哈哈哈……”
他用18元钱买了一块小黑板,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块黑板擦、两盒粉笔,宋信昌就在自家里办起了留守幼儿学校,第一学期就招收到14名学生,每学期收10元钱的学费。同村的马大娘说,她的儿子就是这14名孩子中的一个。“俺儿现在30多了,老师都夸他字写的好,俺孙的学前班也是在这上的。”
1994年左右,宋信昌的留守幼儿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达到了72个。“我那三间瓦房容纳不了那么多学生了,咋办?”宋信昌在院子里搭了一个棚子,上面盖了一层塑料布,跟三岁左右的儿子在棚子里睡了一年半。
“到了冬天,俺儿半夜冻醒问我,爸你冷不?你说说,那咋不冷呢。”一提这事,宋信昌笑着,可泪却在眼睛里打转,他觉得对不住儿子。
这些孩子,就爱看故事书
现在,这所学校还比较像样,2012年和2014年新盖了两层教学楼,院子里挂满了小彩旗,一共有70多个学生。
下午两点左右,孩子们回到学校,一放下书包,都跑到院子里玩闹起来,笑声刺破了村子的宁静。宋信昌不放心,坐在轮椅上在院子里盯着,“滑梯上面有雪,今天不能玩啊。”
临近上课,宋信昌像赶着一群小羊一样,把大班的孩子们喊回到教室。
“阿姨,你会讲故事吗?”5岁的石慧颖拿着一本故事书,歪头歪脑地问了我们一句,很快地溜走了。6岁半的杜诗龙胆子大一些,在讲台上拿着一本故事书,像模像样地开始给大家讲三只小猪的故事。
“孩子们年龄小,就爱看故事书。”宋信昌说。但故事书并不多。
在和宋信昌谈话的过程中,一个4岁的左右的小女孩萱萱(化名)站在不远处,左眼半睁着,黄色的头发乱蓬蓬的,想走近但又似乎有点害怕。宋信昌说,在孩子一岁半时,左眼被患有精神病的父亲扎伤了。“这个女孩的在我们学校的费用,已经全免了。”
一校、一师、一生 多少有些孤单
对宋信昌来说,虽然身体不便,但是被一群孩子围绕着,他是快乐的;而对于穿梭在太行山深处的乡村教师刘涛来说,却多少有些孤独。
天越来越冷了,“80后”的刘涛叮嘱自己唯一的学生陈迎新要注意保暖,不要再感冒了。
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中心学校小底村教学点,刘涛不仅是任课老师,还身兼校长、厨师、保洁等多个职务。自2012年来到这里后,刘涛在这所学校已经待了7年,如今,他就只剩下了一个学生。
陈拥军说,女儿陈迎新已经在这个学校读了3年,从学前班到二年级。“孩子也孤独,但好在刘老师对孩子比较照顾。”
“之前我也有同学,我俩都在一起玩,但是这个学期她走了,剩下我自己。”陈迎新说,在课间,有时候会自己一个人走出教室转转,有时候从家里带点积木,有的时候会去旁边的活动室玩。“好长时间都没有做过游戏了。”
学校距离青天河景区不远,建成于1996年,在2000年时,还是一所完全小学,最多有二百多名学生。校园内的主体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一共有8间教室,楼上楼下各4间。只不过这栋教学楼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活动室在使用,其他的教室基本上已经荒废,成了村里大队的储物室。在上课的教室里,有大的活动黑板、投影仪以及柜机空调,但在讲台前面,只有一套学生桌子,这就是陈迎新的位置。
“迎新平日里学习很踏实,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新的课外书籍和文具。”说话间,刘涛的语气有些沉重,由于没有三年级,唯一的学生也可能离开,“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孩子过来,但应该还会有的,不管怎样,我都会把最后一天教完。”来源:河南商报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