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我也算是半个音乐世家,老爷、舅舅都是当地闻名的民间艺人,唢呐、横笛、捧笙、长箫、古筝,哪个都能玩得像模像样。爸爸更是靠自学练就了听歌谱曲的“绝技”,在我们那,这种技艺可以算得上是“高、大、上”了。受他们影响,我从小对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天赋。还在小学时,我的小唢呐就已经吹遍十里八村了。每年春节的庙会、大秧歌场都是我大显身手的舞台。只可惜,上高中后,爸爸以“玩物丧志”为名,没收了我的唢呐,叫我专心学习。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玩过音乐。不过,在我心底还是保留了那份对音乐的热爱!
去年公司成立后,在公司副总王英杰先生带领下,我们也开始涉足音乐。并通过王总在圈内的影响力,我们很快签下了几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艺人。这令我兴奋不已,因为我又可以做我曾经钟爱的音乐事业了!我们立即出计划为艺人打造专属他们的原创歌曲。
第一首歌由王总亲督战,并填词。词出来后,我又是兴奋了一把,这就是我想要的!与当下流行的口水歌皆然不同,这首歌有故事、有文化、有底蕴,能打动人!
接下来,就是作曲、编曲、录制。小样出来后,煞是让我惊艳了一把。后来,为了保证这首歌能一炮而红。王总帮我们请了一个业内颇有个性和知名度的监制,据说他捧火了好几位歌手。对此,我深信不已!
几经周折,歌曲成品终于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发给了我。听完后,我差点把音箱扔了!因为,太过失望!用我的话讲,这个项目是神一样的开头,却落了个神经病一样的结尾!
我打电话过去质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得到的回复,核心只有三个字:识别度!
我X!识别度?!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1、有识别度才能火,才能让观众记住
现在音乐市场拼的不是唱功,也不比歌手长得是否漂亮,而拼得是识别度!《超级女声》最后剩下的、后来发展好的,都是有识别度的歌手。尽管他们唱功不是最好的,长相也不是最好的,但观众一下就能识别出这个人和这个人的歌。有个性,能让观众记住,就是成功!有识别度,才能火!火了,才能更好的发展!
2、没有识别度,各大唱片公司、广告主、投资人不喜欢
每年从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的专业歌手成千上万,其中无论是长相,还是专业技术,可谓一流者比比皆是。但为什么火的没有几个?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专业流水线培养出来的人才,太没个性。大家都一样,就没有市场竞争力。现在音乐市场竞争太激烈,没有识别度,就意味着没有大唱片公司、广告主、投资人青睐,也就没有发展价值!
3、没有识别度,接不到演出,会饿死
现在出唱片根本不赚钱,甚至赔钱!但为什么还是有唱片公司出唱片?因为,出了唱片,通过炒作,歌手火了,能接很多商演。商演已经成为当前音乐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歌手的歌没有识别度,很难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就很难接到商演。没有商演,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之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团队所有人都会“饿死”!
听过解释,我先是想骂街,然后深表同情!最后,毫不留情地打回重做!我要的是能打动人的音乐,而不是赚钱工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音乐人也是人,毕竟先要活着,才是更好的活着。但是,我们需要深思的是,所谓的识别度真的能拯救平庸的音乐吗?为了识别度而丢了音乐的本质,对吗?值吗?一味追求识别度能让艺人活得更好吗?
我看未必吧!
所谓识别度,说白了就是特色,主要分为歌手音色本身的识另度和歌曲后期处理做出的识别度。前者是靠歌手自己寻找一个特殊的发音位置来获得一个特殊的音色,这一点我并不十分排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还比较支持。只要唱得自然,不做作,能出自己的个性最好。但过于后者的过份追求,我不敢苟同。音乐首先是艺术,其次才是技术,为了识别度而识别度,很容易影响到音乐本身的美感。中国有句古话叫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后来,我问了王总这样几个问题:
多久没有听到唱彻你心扉的原创音乐了?……很久!
优秀的新歌手都去哪了?……不清楚!
为什么能触动心灵的始终是那几首老歌?我们都老了吗?……当然不是!
那,为什么?……
因为,好的音乐都被所谓的识别度之流阉割了!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