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2日讯(记者 孙杰 通讯员 冯淑霞)今年的马年春晚上,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完美的演绎,深情感动了亿万观众,也让电视机前的章丘二中教师李东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随后,李东心中就萌生了“如何用一首歌来作答时间的真谛?”的念头。当他在网上读到了《时间在这儿》,这首让人读来感慨颇多、感悟颇深、震撼人心的诗歌时,他忽然觉得,自己心中的那份答案就在这里……第二天,他就投入到了歌曲的谱曲创作中。
为了安心创作,他与外界切断了联系
“本人春节后外出旅游,回来再聚”为了创作,李东给所有的好友群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后,把手机关掉了。“这首诗歌我都快能倒背了”初见记者,李东还不忘随口背上几句歌词:“它在奶奶的白发里,它在爸爸的皱纹里……”李东告诉记者,当决定创作这首歌时,他并没有急着谱曲,而是坐下来沉心静气地认真读了两整天的歌词,以体味创作的感觉。“后来越读越觉得有韵味,灵感犹如喷涌的百脉泉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李东笑着说,因为感悟是基础,创作是升华。
“当我开始谱曲后,不到半小时整首歌的主旋律就毫无修饰地一气呵成了。”面对记者,李东不禁唱了起来:它在童年的顽皮里,它在上学的书包里。在美好的向往里,在跌倒的爬起里……
为了追求完美,他准备了三个版本
记者了解到,李东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熏陶于诗书画文艺的氛围中,所以,对于音乐,他有更独特的理解和灵感。李东告诉记者,刚开始准备谱曲《时间在这儿》的时候,自己定了三个方案,方案一是歌颂型的旋律,比如《红旗颂》;方案二是有民族特色的,借鉴中国京剧的甚至是吕剧的旋律,比如《前门情思大碗茶》;方案三是通俗唱法,以作为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姊妹篇来完成。最终,他选择了第三种方案。李东告诉记者,自己感觉只有通过这种诉说式的旋律、最直白率真的演唱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时间的真谛和人生精彩的内涵。
“这首歌采取带引子和尾声的两段体音乐结构写成。”李东介绍说,A段节奏舒缓、旋律柔和,的排比亲切温和;男女二声部的和声部分互相交融。B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旋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反复落在主音“6”上,强调了人们对时间的渴望、追问和思考。“听这首歌,我们会想到很多:流逝的岁月、辛苦的收获、人生的追求以及幸福、分享、和谐、快乐等等,这是词曲珠联璧合的共鸣所在。”
谈起这首歌时,李东告诉记者,其实这首歌结尾部分的创作还没有达到自己心中所期望的那种高度,因为他常常追求的创作理念。“我正在努力中……”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