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青春岁月
夏国强
在供销社工作已有33年了,青丝早已变为白发,当年俊俏的脸庞和挺拔的英姿早已不在,被岁月的风霜侵染得变了模样。整理30年前的记忆碎片,品味沧海桑田的人生经历,最令我感慨的是年轻真好,哪怕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青春岁月。
1981年,我高中一毕业就被安排到县棉麻公司待业青年门市部工作,当上了一名营业员。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简单、思想单纯的年代,能在县城内当上一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营业员,也是一件挺自豪的事。记得我上班第一天,早早的就站在卖棉花的柜台边,心潮澎湃。当一名顾客拿着棉花供应票证,要我称上1.8斤弹好的棉花时,紧张得我竞不知所措,称好棉花后,我手里拿着算盘,却不知道该如何摆弄,怎样算账,骚的我満脸通红,不得不像小学生一样用笔在稿纸上算了好几遍,才结账,耽误了顾客好长一段时间,才送走了我接待的第一位顾客。想起那时候真好笑,一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连很简单的算术都不会了。好在后来经过一段勤学苦练,很快我掌握了打算盘的基本功,并且学会了心算、口算,到了月底,盘货、统计、报表、结算,我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很快就成为了一名称职的营业员。
记得当时月基本工资只有29元,加上粮油生活补贴、值班费等,每月能发36元钱就高兴的不得了。在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很正,所有青年都在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要把“四人帮”耽误的青春补回来,人人憧憬着20世纪末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当时我大胆地幻想:到时候每月能发上100元工资,年年有新衣裳穿,顿顿能吃上白面膜和几个菜,住着楼上楼下,使用电灯电话,那才叫天堂般的幸福生活。如今,所有的这一切全都实现了,但那种幸福的渴望,幸福的感觉,仿佛少了一点天真,一种幻想,一些纯洁,让人似乎体味不到那种幸福的味道。到如今,才明白:幸福的滋味,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哪怕是再多的物质享受,也会叫人如同行尸走肉,毫无幸福可言。
上世纪80年代,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文学家,能发表一些精美的文字,和好友奇文欣赏,异议相析,这就是一种幸福。如今30多年过去,尽管这个梦还十分遥远,没能实现,但那记忆中的青春碎片,一直雕刻在我的脑海中,鼓励我默默前行。到如今,我虽年近半百,鬓角花白,当不当所谓的文学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好每一天,生活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有梦的青春,真好!有梦的未来,幸福!
撰稿:夏国强
单位:河南省获嘉县供销合作社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