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前一块白底木板上,用黑色签字笔写着“跪请买油”四个大字。
1月7日11时左右,一条市民热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位姓张的女士告诉记者,在位于中原路东段科技新村家属区内,一名中年男子跪在一辆三轮车旁,三轮车上装满了桶装食用油。他身边立着一块木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字,“妻子得了肾衰竭”“保证是纯花生油,有假全家死绝”等字样让张女士感到心酸。“他好可怜,希望你们能够帮助他。”张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随即赶到了科技新村生活区。在幼儿园东侧的市场门口,记者见到了这位卖油人。从附近商贩处得知,这位卖油人是一个“生面孔”,7日早晨才第一次出现在附近。一位卖水果的老板对记者说:“他已经在这里跪一上午了。只有来人买油的时候,他才会抬起头来。”
记者细察卖油人,一身质朴的衣着上布满了尘土,虽然双膝跪地,但上身却始终以一个自然的弧度挺立着。他低着头,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对于路边过往行人的脚步声和车辆的噪音毫无反应。在他身边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上装了十多桶食用油。
电动车前一块白底木板上,用黑色签字笔写着“跪请买油”四个大字。“由于妻子得了尿毒症,每天得花费高额医疗费用做透析,医生说最好是换肾,可这需要五六十万元,无奈出此下策。请您买一桶油吧,帮帮您的兄弟,这个家还需要她,两个孩子还需要妈妈。我在这里给您磕头了!谢谢各位大德!保证是纯花生油,有假全家死绝。”读完木板上的字,一股心酸涌上记者的心头。朴实的语言和一个农民的起誓,让人感到莫名的真诚。
经过交谈记者了解到,这位卖油人叫做姬春利,今年43岁,和妻子李艳玲都是清丰县人。来油田卖油之前,曾经在小区里从事装修行业。“打打零工,一天也能有个百十块钱的收入,虽然并不富裕,但生活也没有压力。”姬春利对记者说,“在查出爱人的病情之前,我们一家四口生活得很幸福。我在油田这边打工,妻子在家里务农,照顾两个孩子和已近古稀之年的老父亲。”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因为妻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彻底陷入了深渊。2013年9月初,正在家中干活的李艳玲感觉身体不适,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市人民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却让夫妻二人难以接受。“肾衰竭!看到这个诊断结果之后,我们全家陷入绝望境地。”姬春利目光有些呆滞,神情略显恍惚。
从去年9月起,姬春利带着妻子走上了看病之路。从市人民医院转到市油田总医院,后又接受建议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治疗。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后花费近20万。这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由于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去年11月初,姬春利带着妻子回到濮阳。一方面,姬春利每周都会陪着妻子到市油田总医院做透析,另一方面他在四处筹钱,为妻子筹备手术费用。
“肾移植手术费用大约需要50万元。前期的20万已经让我一贫如洗了,如今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已经借了一遍,筹集了一部分,但距离高达50万的巨额费用来说,还相差甚远。”姬春利眼眶有些湿润,但表情十分坚毅,“虽然困难,但我不会放弃,我还有手艺,我用家里种的花生榨油,拿到市场上来卖,一壶油能挣20块钱,运气好了一天也能挣100多。只要能筹到钱给妻子看病,我什么都愿意做。”姬春利告诉记者,他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照顾妻子的起居、为孩子做饭、收拾卖油的家什、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从清丰直奔油田社区来卖油。一直到下午天将黑,才回去接孩子放学。
现在,每周他都会带妻子去医院做两次透析,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妻子的身体状况。每次透析的费用是400元,每周用于看病、食宿、营养的费用近千元。在了解情况后,记者拨通了市油田总医院某医生的电话,通过查询求证,姬春利所言非虚。
采访结束时,姬春利激动地握着记者的双手,不停地说“谢谢”。虽然言语不多,但炙热的目光表达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他渴望得到帮助,却不善表达。正如他木板写的一样:帮帮您的兄弟吧,孩子需要母亲,他也需要妻子。如果您衣食无忧,如果您充满爱心,那么请帮帮他吧。您的一份帮助并不能拯救所有人的苦难,但至少,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感恩的人!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