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南阳观察记者李文超通讯员王涛)“进入大学后,我会珍惜上学的机会,多学习文化知识,多去帮助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9月7日,新野县的王娟说。
“我们发现救助工程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受助生得不到精神引导,对捐赠方和社会关注逐渐淡漠;二是部分待救助学生“爱面子”不愿在公布自己困难的前提下接受救助。”南阳团市委书记孙红鑫说,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发现一是要为受助生搭建一个回报社会的平台;二是让“爱面子”的学生意识到得到的帮助是“借”来的不是“求”来的,是要回“报”社会的。
2009年起,南阳市创新希望工程助学模式,实施了“希望工程爱心接力行动”,把捐赠方命名为“爱心使者”,把受助学生命名为“爱心接力员”,鼓励受助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积极回报社会。南阳团市委希望办还开展捐岗助学活动,跟踪服务在校困难学生。2007年以来,在实施“青年学生创业工程”中,南阳团市委创新开展了“捐岗助学”活动,呼吁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在寒暑假和节日期间,为广大贫困学子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劳动在获得一定报酬缓解生活压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几年来,团市委先后协调岗位2000余个,帮助困难学生3000多人次。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