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中国大陆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济源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29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69%。养老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市民的关注。
10月21日是重阳节,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将陆续刊发“重阳节话养老”系列报道,关注我市老龄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老有所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老龄人口迅速增加和人口高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养儿防老”“家庭养老”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正在悄然改变。许多老年人逐渐冲破传统观念束缚,走进养老机构颐养天年。
农村老人的“互助幸福院”
10月18日,邵原镇牛庄村互助幸福院,老人们正坐在院子里,一边晒暖儿聊天,一边等待中午开饭。他们说:“今天中午是大米饭、烩菜。”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介绍说,该院2014年1月投入使用,医疗室、活动室、洗浴室、健身室齐全,是全市第一家示范性农村幸福院。村里凡年龄在60周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留守、独居老人,经儿女申请并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后,就能入住。幸福院所需的水、电、煤和桌椅、床柜、被褥、厨具、电视等生活用品,均由村委会提供,老人们每月只需交100元生活费。
幸福院里贴着这样一条标语:“离家不离村,互助有照应,离亲不离情,养老有保障。”这里目前已入住30多位老人,由年龄相对较小的照顾年龄较大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彼此协助,共享晚年。年纪较小的老人参与做饭和打扫卫生等劳动的,则可以相应少交生活费。
市老龄办副主任王显光介绍,目前,全市18个农村幸福院能够提供养老服务,尚有20个农村幸福院在建。市里出台了《济源市农村幸福院建设标准(试行)》,将农村幸福院分为基本型和示范型两种。从2015年起,每个幸福院依据规模可领取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建设补贴,以及每年1万元或2万元的管理运行补贴。
普通敬老院从“补缺”到“普惠”
在“爱心敬老院”的诸多房间中,有一间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它紧临医疗室,门口写着“重症关怀室”的字样。该院院长孙小秋说:“我们这儿有一些重症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地,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也令许多老人不愿去外地养病治疗。为让老人安心愉快地走完最后的日子,又不耽误子女的工作,于是我们就想到了设立‘重症关怀室’,随时有护理人员守在老人身边。去年以来,已经送走了7位老人,并帮助老人家属妥善处理了老人后事。”
王显光介绍,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10.3万人,共有敬老院14家,床位1666张,其中社会办敬老院7家。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管理政策。如组织质监等部门人员开展了星级评定活动,全市敬老院授星率已达70%;全市敬老院已与市直医院和部分镇卫生院建立了互动联系,实现了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对养老机构在技术、诊疗、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已达80%;对取得资格证书、服务满6个月的护理员,按照专业等级分别给予每月50元至200元不等的特殊岗位补助。
同时,市“老年公寓”正在加快建设之中。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2.72亿元,设计10栋11层建筑,集中养老床位1000张,居家养老床位1000张,计划建成全省一流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社区、居家养老融合发展
家住万泉社区的黄存兰,是一位74岁的老党员,她平时没事就爱在社区的养老服务站活动。“这里的生活环境很好!”黄存兰说。
记者注意到,厨房内厨具用品一应俱全,日间照料室有五张床位,并配备有沙发、电视、空调等生活用品。经常和黄存兰一起活动的梁秋枝老人最喜欢跳舞。她说“在这儿,心情好了,身体好了,生活很幸福!”
除了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也能送上家门。2012年8月,市里将原来的孤寡老年人呼叫救助系统升级改造成全省统一的12349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网络平台,面向全市老年人,开展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主动关怀等服务。目前,采集入网老年人信息6718人,发放“一键通”呼叫终端525部,加盟服务机构180家,累计救助老人10余人次。
( 张佩佩 朱全玺)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