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文化娱乐 >> 诗歌 >> 正文
 [柴禾垛
柴禾垛
 更新时间:2018-12-7 16:07:28  点击数:5133
【字体: 字体颜色

 

小时候,

田家的房前屋后,

一座座“小山包”,

或大或小,

那是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是农人用来生火做饭的“燃料库”,

一个极俗的名字——柴禾垛。

 

小时候,

农人们把劳作的收获,

颗粒不剩地,

盛进缸里,装进囤里。

为果实输送营养的秸秆,

完成了他庄严的历史使命,

也被农人视为“上品”。

收捡着拉回去,

一铺铺的码好,

高了,渐高了,

年长者翻上垛堆,

手握扬杈,

壮年汉子在下面,

紧握*把,

把一堆堆秸秆,

翻飞空中,

抛向垛顶。

垛子经农人的精雕细刻,

成了“圆柱锥子状”,

抑或是“茅屋尖顶形”,

夏收秋获后,

这些杰出“画作”在农村到处都是!

 

小时候,

柴禾垛是农人们的一种“直观量器”,

通过它的大小,

可以判出家庭的,

殷实与缺欠;

人丁的兴旺与“乏员”。

 

社会发展,时代向前,

柴禾垛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曾经的风景一去不返。

思想在变,生活在变,

农人们烧水做饭的能源日趋多元。

柴禾垛,

儿时,农人的不舍,

而今却再也难见。

细想,

过去和现在似乎都是必然!

 

河南省正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供稿)

pic
  • 上一篇: 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 贾樟柯《江湖儿女》角逐金棕榈
  • 下一篇: 祖国啊,母亲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