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哭了。此次河南多地遭遇罕见持续性强降雨,这给该省的文物保护带来巨大挑战,但文物人说: “人在,文物在” 阅读提示 郑州商城遗址覆土坍塌、嵩山少林寺水流成河、开封顺天门遗址遭受管涌侵害……连日来,暴雨袭击河南后,局地降水量极值频频被打破,城市严重内涝,河流水位超警,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新馆、开封市博物馆等都相继发出了紧急闭馆通知。 汛情期间,各级文物部门全力抢救受到暴雨威胁的文化遗产,每个文物人都在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与险情抗争。 “我泪流满面,文物人咬紧牙关,拼尽全力……风雨前,未雨绸缪;风雨中,舍命坚守。”7月23日晚,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条动态,道尽了暴雨之下文物人的心酸,更是引发无数网友的心疼。 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作为文物大省,河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70处。而此次河南多地遭遇罕见持续性强降雨给该省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人在,文物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文物抢救战开始了。 “文物都好,我们也好” “文物人太累了,我没有办法抢救所有的文物,我没有办法保障文物不受损。”郑州博物馆馆长张霆说,作为文物工作者,文物的安全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 作为新馆,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于今年4月30日正式建成并试运行。 7月20日,暴雨如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及嵩山路馆馆内文物安全面临考验。暴雨使得文翰街馆顶部积水过多,无法及时排放。雨水没过顶部通风管道向馆内泄漏,馆内的电气、线路严重受损。 在这紧迫的时刻,冒雨蹚水赶来的博物馆职工首先想到的是文物。他们迅速组织起多支小分队,将馆内一层和二层大量的馆藏一级文物,紧急转移至四楼的库房。 7月21日凌晨4时,传来了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令:二七区郭家咀水库水位快速上涨,存在重大溃坝风险,文翰街馆需要紧急撤离。 自救还是护住文物,文博人做出了选择。“文物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在撤离的前一刻,全体职工还在积极抢运文物。”张霆说,暴雨期间,博物馆被多次催促赶快转移,但大家顾不上个人安危,直至将低层的400多件珍贵文物完全转移才撤离。 不仅仅是郑州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都博物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七纪念塔、古荥冶铁博物馆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灌水、积水情况。 7月23号开始,这些遭遇此次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博物场馆纷纷在微博向网友们报平安:“文物都好,我们也好。” 随后,因暴雨闭园4天的安阳殷墟景区于7月25日8时恢复正常开放。7月26日,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恢复对外开放,此前该景区已闭园5天。7月27日,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文博场所相继开馆。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博物院主展馆位置比农业路地面高出将近一米,馆藏文物很安全,并且安排有文物保护人员时刻监测、巡查,请大家放心。 不可移动的古迹 可移动的文物在文物人的守护和博物馆的庇护下,可以幸免于难。但不可移动的遗址、建筑就没那么幸运了。 早在7月20日下午3时许,网友发布的暴雨相关视频里,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商城遗址公园的部分夯土发生了坍塌,土城墙挡土有部分垮塌的现象。 “遗址的表面都是采取了保护措施的,但是由于暴雨的冲刷和积水的关系,城墙本体的覆土层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坍塌和脱落的状况。”郑州市文物局副局长胡鹏说,原本相对平整的外层剥落,松散的黄土暴露在外,变得凹凸不平,不过文物本体安全未受到影响。 事实上,在进入雨季之前,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就采取了清理排水沟、准备防汛物资等相关的防护措施,正是这些措施在这次暴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滑坡覆土大部分被新修建的挡土墙阻挡,并未涌进周边道路和排水管网造成排水系统淤塞。虽然因局部区域滑坡的泥石流冲击过大造成挡土墙坍塌,但包裹在保护层里的墙体本体没有受到任何受损。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将一些出现墙体裂缝的地段进行抢救性修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主任马玉鹏说。 “暴雨突如其来,部分文物点尚未实施系统专业保护工程,经不起长时间、高水位浸泡,亟须加强保护。”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 针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荥阳城墙、商城遗址城墙覆土层大面积坍塌脱落情况,郑州市文物局已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查看,并提出了加固和抢救性保护方案。 在焦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寨卜昌村古建筑群古寨墙因雨水浸泡时间过长,出现局部垮塌,部分古民居漏雨严重,墙体脱落,有倒塌的风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汤庙大殿东山墙墙体大片坍塌,东山墙大梁架裸露。 据介绍,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等文物单位密集地区遭受严重灾害,部分博物馆和考古工地有渗漏进水情况,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水毁险情。 “这次大水对馆藏影响不大,博物馆的保护会好一些。我觉得田野文物这一块,包括土遗址受到雨水影响较大。”马萧林说,正在发掘的工地,遇到这样的持续大暴雨根本没办法;一些古建筑,有的本身做过修缮保护,有的还没有做过很好防护,两者进了大水都会受很大影响。 而此前文物普查显示,不可移动文物的消失,其中接近一半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仅2020年汛期,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11个省(区、市)就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遭受不同程度损失,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洪水冲毁、被暴雨击垮的文物,有的可能就此永远毁灭了。 风雨中的舍命坚守 河南这一轮强降水,对很多文物人来说是从业以来遇到的最大一次考验。 7月20日,郑州市地标性建筑,郑州二七纪念塔低层被灌入路面积水,一旦积水大量灌入,将严重危及建筑安全。工作人员连续奋战4个小时,堵住了灌水缺口。 为及时清理展厅积水,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电工刘崇在馆里连夜排险,自家却大面积灌水,受了灾。“自己家还能修,文物一旦被破坏就无法恢复,一刻也不能缓。”刘崇说。 7月21日,洛阳龙门石窟附近伊河龙门段,水流量直逼警戒线。近千名党员群众和志愿者全力奋战,8小时完成清淤,12小时搭建起临时护栏,48小时恢复石栏杆护栏,最终确保龙门文物安全。随后,龙门石窟景区在微博上用“文物无损”“游客无恙”“山水安澜”向网友们“报平安”。 在郑州双槐树遗址、洛阳二里头遗址、鹤壁辛村遗址等古遗址,考古人员坚守在一线巡查、疏渠、加固、修路。不少考古工地提前预防,用防水胶毡覆盖探方、隔梁,并进行电路、电线检查,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7月26日,在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古城村的考古工地,几台大型抽水泵马力全开,考古探方内的积水抽排已接近尾声。 此外,在开封、巩义、新乡、鹤壁等地,暴雨也为文物保护单位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由于新乡、鹤壁两地的防汛还未完全结束,许多文物古迹的受损情况仍难以确认。 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动用了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项目资金,支持河南受灾文物应急、支护、抢险及勘察勘探等。 7月25日上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西花海棠公益基金会筹集价值100多万元的救援物资分别从浙江义乌、江苏南京、浙江杭州、上海等地出发抵达郑州。 “人在,文物在’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这是张霆当着我的面说的,我很是感动这句话诠释了每一位文博人的信念。”田凯说,河南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之一,众多重要文物都在这里。我们有责任坚决守护好文物安全,河南文物工作者会始终坚守岗位,尽全力确保文物无恙。(来源:工人日报)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