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卫生健康 >> 新闻 >> 正文
“蔬菜之王”如何成致富“金元宝”
 更新时间:2018-12-3 9:45:09  点击数:3394
【字体: 字体颜色

近年来,随着大健康的消费需求不断被释放,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蔬菜之王”——芦笋,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消费的升级也提高了芦笋经济效益,每亩芦笋的种植收益可到万元以上。

长期以来我省芦笋产业的科研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我省具备发展芦笋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我省芦笋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与国内其他芦笋主产区相比却相对滞后,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现象。

如何把芦笋变为我省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元宝”?近日,记者来到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的芦笋产业扶贫基地,对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经济效益高

冬阳下的西岗村,一眼望去,地里都是芦笋。西岗村第一书记余重民介绍:“我们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原来大家只靠种几亩田过日子,收入很低。2016年底,我们集中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上了820亩芦笋。去年,村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过了3000元。今年,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多元!”一旁的村民姜兰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这小小的芦笋还是个‘金元宝’。种下后从第二年开始采收,可以连收10年左右呢。”

芦笋是全球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际市场久畅不衰。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芦笋产业的主要承接地,种植面积和出口量超过世界总量的50%,是我国加工出口贸易最大的单一蔬菜品种。芦笋种植与加工既有高效农业的特征,又具有生态与健康产业的属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

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室主任罗绍春介绍,农村1个劳动力可种4至5亩芦笋,每亩种植净效益可过万元,最高的可达3万元。同时,芦笋加工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还可加工成芦笋茶、汁、药品和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附加值是鲜芦笋的5倍以上。

通过走访省城部分超市,记者发现普通芦笋每公斤售价达到40多元,有机芦笋每公斤售价更是达到了近百元,芦笋茶的售价甚至高达每公斤上万元。

芦笋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生态效益。我省环鄱阳湖地区和赣江古河道沿途的上百万亩荒沙滩如种植芦笋,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可以涵养土壤、防风固沙。

优势难转化

多年来,我省在芦笋现代育种、芦笋种质资源圃、行业标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性系杂交芦笋新品种“井冈701”和第一个四倍体紫色无性系芦笋新品种“井冈红”。今年10月8日,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博士陈光宇和他的团队独立完成的《芦笋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荣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标志着江西在芦笋现代育种及研发体系、芦笋种质资源圃、行业标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来自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芦笋种植面积达142万亩,我省芦笋种植面积仅1万亩左右。

据南昌市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场每天的芦笋批发量达到20至30吨,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地区,本地芦笋非常少。南昌市民杨涛说:“我的血压偏高,医生建议我多吃芦笋。但市面上芦笋的价格太高了,这其中有不少是运输成本。希望能有更多的本地芦笋,我们消费者也能吃上更实惠的‘蔬菜之王’。”

我省发展芦笋产业具有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科技。但为什么没能把科研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陈光宇一针见血地指出:“还是没有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多年来,由于没有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芦笋产业未被纳入江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我省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就地转化。纵观山东、山西、河北等省,通过引进我省的科研成果,种植面积都已发展到二三十万亩。同时,芦笋与传统农业相比,更需要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芦笋种植必须与加工企业相配套,千亩以上面积一定要相应地配备一个加工厂。然而,由于我省芦笋种植面积小,不具规模,导致加工企业不愿投资建厂;没有加工企业,芦笋种植业又发展不起来,最终导致我省芦笋种植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

迎来大机遇

从11月上旬在南京召开的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上传出消息:芦笋已列为国家食药同源之首,正在成就万亿级体量大的大健康产业。

我省芦笋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让“蔬菜之王”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消费需求,还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罗绍春坦言:“通过将我省国内领先的芦笋科研成果迅速就地转化,快速打造‘融起来’的芦笋全产业链已是刻不容缓。”

西岗村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迈出了打造芦笋全产业链的第一步,正在筹建一个集种植、观光、休闲的田园综合体。余重民告诉记者,村合作社将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引进省内外资金,兴建一个加工企业,开发芦笋精深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当地农民搭上“蔬菜之王”的致富“高铁”。

如何在全省范围内打造“融起来”的芦笋全产业链?“推动芦笋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一产要先赚钱,二产就可上马,三产就能转起来。”陈光宇说。

对此,陈光宇建议,做大一产,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制订相关指导性政策,相关部门要整合涉农资金,设立芦笋产业引导资金,开展技术服务。同时,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进芦笋三产融合发展,要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各地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进入芦笋产业,做大做强一批芦笋加工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芦笋产业化联合体,使芦笋产业的精深加工强起来,形成芦笋产业集群。

业内人士呼吁,要围绕业态创新,大力打造芦笋休闲业,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企业和基地。同时,相关部门要将芦笋大健康产业纳入江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效整合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平台,为迅速做大芦笋产业提供强劲动力,真正让“蔬菜之王”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元宝”。(宋思嘉)来源:江西日报


pic
  • 上一篇: 郑州市出台方案 设立奖补资金扶持社会办医
  • 下一篇: “传承雷锋精神,健康天使在行动”义诊活动走进团结小区社区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