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按理说春季往往都是温暖才合理,可是也存在着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古有俗语“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其实是从古时候传承下来的一种养生之道。
“春捂”指的是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枯草逢春,寒气始退,各地气温反复无常,忽冷忽热,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阮志忠主任中医师表示:不要过早脱掉棉衣,换上春装,一旦气温突变,稍不注意,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就会乘虚而入。凡事皆有度,“春捂”也是如此,过犹不及,自受其害。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适度的春季养生,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捂”主要捂哪里
背心:《养生四要·慎动》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背心保暖,可以保持人体核心温度的温暖,使得风寒之邪不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有效预防风寒感冒、咳嗽、鼻塞等。老年人和儿童在出门时可以穿件背心马甲,以达到御寒保暖的作用。
腹部:古有“兜肚”或“肚束”保健,因为腹部为阴经积聚之地,腹部受凉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妇科疾病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腹部保暖可以起到保护体内脏器的作用,增强消化功能和促进体内血液流通。
双脚:脚下为阴脉所聚,阴所常盛。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容易遭到风寒侵袭。经常搓脚、热水泡脚能使脚部快速温暖,有效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疾病。
膝盖: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多捂膝盖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必要时可以套上护膝以加强保暖。
腰部:腰为肾之腑,肾喜温恶寒。腰部因为弯腰、转身等动作导致排热较多,非常容易着凉,容易出现腰部酸软、尿频、困倦疲乏等症状。
“春捂”也要因人而异
“春捂绝不是乱捂。”阮志忠主任强调,春季人体内阳气向上外发,若捂过了头,体内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引发春火,患上风热感冒、鼻出血等。
1、《摄生消息论》说:“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老人体质偏弱,穿着理应保暖点,衣减不要太快,尽量慢慢减。
2、很多宝妈认为春天气温变化大,捂着点儿好,然而宝宝皮肤较薄,皮脂腺的发育不完善,皮肤抵抗力弱,一味的捂着,来不及增减衣物,很容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3、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2周。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小孩、体质偏寒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而体热者可以少捂几天。“春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不出汗为宜。春季,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如果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1-2周,就可以解除春捂了。
4、“春捂”并不适合所有城市。部分南方城市即使感觉寒冷时,平均气温依然处于10℃以上,做到基础保暖就可,不需要刻意捂着。阮志忠主任提醒大家:“春捂”得法,养生有效,恰当为之,同时注意饮食起居和必要的运动锻炼,顺应阳气的升发,增强人体正气,从而保证机体的长年健康。(记者 蔡蕴琦)来源:扬子晚报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