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卫生健康 >> 健康快递 >> 正文
黑眼圈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黑眼圈
 更新时间:2016-9-7 7:24:57  点击数:2829
【字体: 字体颜色
【摘要】:如果常用化妆品、经常画眼线和睫毛膏,又没有彻底卸妆,可能有某些深色的化妆品微粒渗透到眼皮内,很可能就此造成黑眼圈...

 

相信很多人都会与黑眼圈,即使人们很好的保养,那么黑眼圈是怎样形成的呢­黑眼圈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黑眼圈的表现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黑眼圈相关的知识。

 

很多人以为黑眼圈只是因为没有休息好而造成的,其实,你之所以会有黑眼圈,其实还有其他的原因,下面就来看看吧。

 

黑眼圈长期不消可能是这些疾病在作祟

 

1.肾虚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盛衰或者器官变化都会在面度有所反映,肾虚会导致黑眼圈的发生。如果黑眼圈深重且伴有双眼无神、面容疲倦、腰酸、手发冷,加上生活中夫妻生活不节制、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都是引起肾虚的原因。

 

2.过敏性鼻炎

 

因过敏性鼻炎而导致黑眼圈和眼袋明显的人,在临床上也经常可以见到的。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因为鼻子、眼睛周围皮肤皮下组织过敏原的迟发型反应,导致眼睑水肿,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眼眶周围特别是下眼睑颜色灰暗无光、下睑眼袋等。

3.妇科疾病

 

女人以血为本,气血不足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导致淤血运行不畅滞留在面部引起黑眼圈。如果是因为长期气血不足导致黑眼圈不消,还要谨惕功能性子宫出血过卵巢疾病等妇科疾病。

 

4.慢性疾病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慢性肝炎、消化功能不好、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造成血液微循环障碍,导致淤血阻滞眼部周围,出现黑眼圈。

 

消除熊猫眼,你要这样做

 

不熬夜,保证有良好的睡眠质量。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床睡觉,睡前不接触任何电子产品,看看纸质书或听听音乐都对入睡有极大的帮助,每天保证有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少,也不能贪多。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抽烟酗酒、不过度劳累、不让自己有太大压力,这样自身的排毒作用就会得到发挥,身体里的毒素和废弃物就能排出体外,皮肤看起来就会好好的很健康,黑眼圈也就变少了哦。

 

3.气血不畅的女性平时要保持高质量的充足睡眠,睡眠质量高,则会气血充盈,还要保证充足的运动,加快身体血液循环。同时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优质的蛋白质、必须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

 

4.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尽量避免过敏原的刺激外,同时也要注意居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勤翻晒衣服、被褥、枕头等,避免尘埃和霉菌的滋生。

 

5.妇科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则需要去医院诊治,听取医生的建议来治疗病情。

 

 

临床表现

 

不同原因导致的黑眼圈表现不同,常见的如下。

 

1.先天性眼皮肤色素沉着增加

 

先天性眼轮匝肌较肥厚,或是眼圈肌肤颜色较临近部位皮肤暗或深,此种黑眼圈多为暗灰色。

 

2.眼皮血管血流滞留

 

如经常熬夜、压力增大、思虑过度、睡眠不足等可造成眼周皮肤眼色加深,多为青黑色。去除上述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3.色素沉淀

 

如果常用化妆品、经常画眼线和睫毛膏,又没有彻底卸妆,可能有某些深色的化妆品微粒渗透到眼皮内,很可能就此造成黑眼圈。

 

4.营养不均衡

 

饮食不正常,缺乏铁质,可导致贫血,也可表现有黑眼圈,常伴口唇,睑结膜苍白。

 

5.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患者也可表现为黑眼圈。由于眼鼻通过鼻泪管相通,鼻部的过敏炎症反应甚至鼻部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鼻泪管蔓延至眼,引起眼睛发红、流泪、眼涨,严重者可催生眼袋。

 

 

6.眼皮老化松弛

 

见于老年人,衰老后皮肤老化松弛,表现为皮肤皱在一起造成外观肤色较周围加深。

 

7.眼部阴影

 

眼袋或眼眶内下侧凹陷形成泪沟导致的阴影。

 

pic
  • 上一篇: 洋葱的功效 传说中的“根中玫瑰”
  • 下一篇: 多事之“秋”如何安然处之?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