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1日),记者从2017年全省医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河南省将在85%地市级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同时建立起有效运行的医联体,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到2020年 河南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
根据《指导意见》,今年,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将建立起有效运行的医联体,有关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通过组建医联体,区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为患者提供连续服务,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河南省将在85%地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河南省作为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将配合国家开展试点工作中期评估,在85%地市级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团队签约为着力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切入点,推动基层首诊。同时,因地制宜推广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调动医疗机构参与分级诊疗工作的积极性。
下一步,河南省将逐步形成科学的医联体组织模式,结合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以及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分区域、分层次就近组建医联体。
同时,鼓励将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根据实际,探索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建形式。
据介绍,河南省将以医联体为载体推进分级诊疗。在医联体内,推行双向转诊、急慢分诊,形成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医联体的四种组织模式
据了解,医联体主要有四种组织模式。
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的重要模式。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医共体(即医疗共同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并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专科联盟,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
远程医疗协作网,由高级别医疗机构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记者 何叶)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