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信阳 >> 信阳新闻 >> 正文
信阳毛尖,一片芽芽助脱贫(脱贫攻坚一线)
 更新时间:2017-8-27 19:10:04  点击数:2862
【字体: 字体颜色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河南信阳地处江淮分水岭,吸收了大山大水之灵气的当地茶树,如今担负着保护生态和脱贫致富的重任。信阳毛尖有“绿茶之王”的美誉,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2300多年种植历史。在1915年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质奖,多年位居中国茶品牌价值第三位。

  “目前,信阳还有30多万人没有脱贫。按照河南省年收入3026元的脱贫标准,到2019年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任务相当艰巨。”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表示,信阳不仅要通过发展多种产业来实施精准扶贫,还要利用茶叶这一优势龙头产业引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脱贫攻坚。

  走得通:遵循生态规律

  巧打科技牌,补齐茶短板

  信阳毛尖素以“白毫多、无直立、汤色绿、香味浓”著称。在当地政府机关开车的司机老何喝了几十年信阳毛尖,自称半个“茶博士”。老何介绍,首先要看其价格,按低、中、高档划分,分别为100元以下、200元左右、300元以上,普通消费者买中档的就可以了。其次要看产地,大山出极品、平地无好茶。比如,品质最好的毛尖产自信阳毛尖发源地——浉河区的20多万亩“山茶园”。

  前些年,不少村民看到别人种茶赚钱了,想种又找不到好山地,只好种在自家田里,这种茶俗称“田茶”。“田茶”管理方便,施肥打药容易,卖相也好,价格却低30%以上,有时甚至卖不掉,原因何在?

  一位茶园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田茶”长得快,种下二三年就可以采摘,而正宗的“山茶”要七八年甚至更长。由于是“短平快”方式催长,营养积累不足,因此“田茶”不耐泡,泡一两道后就没味道了,自然得不到大家认可。

  “过去,一些地方出于扶贫需要,鼓励农民种‘田茶’,但发现这条急功近利的路子走不通,现在种植的农户已经很少了。”同样,不少农民还利用“退耕还林”后的低缓丘陵,种上了“小坡茶”。这种茶的品质比“田茶”稍好些,但还是比不上正宗“山茶”,因而价格不高,行情也不太好。

  不能靠简单的规模扩张,那么走精深加工这条路会怎样?

  据了解,由于夏、秋两季所采的茶叶苦涩,无法利用,当地茶农只能采春茶。因此,信阳的茶叶利用率不到60%,落后于南方产茶省份,导致每亩茶产量较低,茶农的收益也较低。

  2014年4月,经过数年艰苦攻关,信阳红茶“信阳红”问世,解决了夏秋茶的利用问题,每亩盛产期茶园可为农民增收2000元以上。在浉河区农业局局长孙佳武的推动下,几家农业科技公司和专业合作社通力合作,经过4年联合攻关,如今又研制出富硒茶,开拓了保健茶市场。

  走得远:顺应市场规律

  巧打生态牌,提升附加值

  生态扶贫,是因地制宜还是因价制宜?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据了解,为了保护生态同时又获得经济收益,信阳不少地方根据自身情况,分别种上了核桃、板栗、油茶、茶树等经济林,取得了不错的扶贫效果。

  然而,近两年来,由于核桃、板栗的价格不好,当地开始有农民砍核桃树、板栗树,准备换种茶树。“你相信吗,只要农民把核桃树、板栗树砍了,明后年的核桃、板栗肯定会卖疯了!到时候是不是又得砍茶树、换果树?”一位业内人士感慨地说。

  跟风砍树,越砍越穷,如何是好?“宜茶则茶,宜果则果,不能跟着临时性的市场价格走。”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茶”的需求增加了,而低端茶、“农残茶”基本失去了市场。从这个角度看,要防止“茶*伤农”问题,需要推进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人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浉河区茶都三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启来尝到了这种甜头。“现在,我们种不打药的有机生态茶,经过了专业机构认证,销售不用发愁了。”过去,徐启来曾将茶树平茬的枝叶,做成二三元一斤的低端茶,虽然不赚钱,但能养员工,还能给企业提供一定的现金流,现在基本没人来收购了。

  徐启来被当地评为“致富带头人”,目前正带领126户农民种植“茶都”牌有机生态茶,同时还建立了线上和线下融合的交易平台,带动了周边更多的茶园进行绿色种植。徐启来还发现,盲目拉长茶叶产业链,也未必是好事。有些企业把低端茶做成茶饮料、茶酒等,最后也赚不到什么钱,还不如踏踏实实把主打产品做大做强。

  目前,信阳的传统茶业加快了绿色转型步伐,测土配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得以快速推广,一些区县的绿色种植面积已占总种植面积的70%,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

  2016年,由于与国际茶叶生产对标,全市实现茶叶出口创汇1400万美元。

  做得大:重视产业融合

  巧打旅游牌,深挖茶潜力

  据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统计,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省市级龙头企业90多家,茶产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也成了气候。

  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10万亩,比2006年增长了近4倍,茶农人数高达近百万,人均种茶年收入超过5500元,因茶脱贫人数大增。

  “一位村民到茶园打工,一两个月就能脱贫,这种扶贫效率太高了。”乔新江表示,茶产业直接吸收的就业人数不可能无限增长,现在需要进一步开发信阳毛尖的边际效益,通过产业融合方式来增加受益人群。

  什么样的产业适合与茶产业对接呢?

  资源禀赋是决策的基础。据了解,信阳是农业大市,年产粮食接近120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左右,其它的农副产品种类也极为丰富;信阳也是生态大市,有鸡公山、南湾湖、汤泉池等著名旅游景点,负氧离子含量是北京等大城市的100—200倍;信阳还是革命老区,是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可见,信阳的旅游业资源极为丰富,完全可做茶产业的“天然伴侣”。

  近年来,信阳开始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全域旅游等,“茶+茶文化体验”游、“茶+生态休闲”游、“茶+红色文化”游、“茶+美丽乡村”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统计,信阳的旅游业年产值每年增长20%左右,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信阳毛尖这一全国知名品牌的引领下,更多的产业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融入进来,就业空间得以大幅拓展,扶贫之路也越走越宽。

  “如果没有政府扶持,光靠农民单打独斗,要让所有贫困户脱贫是不可能的。”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村民曹永根一直靠种茶为生,深谙种茶的艰辛,也享受到了产业联动的甜头。“过去采下茶叶后,要连夜炒茶,随后赶几十里夜路,天亮时到茶市把茶卖掉。现在村里每天都有大量游客,自己在家门口炒茶,加微信、聊聊天,就把茶叶卖掉了。不种茶的人,也能搞搞农家乐,轻轻松松地就把家里种的瓜果蔬菜卖出去了。”

pic
  • 上一篇: 淮滨淮滨:局长政委看望阅警训练方队民警
  • 下一篇: 河南淮滨:村民取款丢提包民警出警帮找回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