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统计发现,除去方法、做法与法治关系不大的“法”,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法治有关的“法”,出现了54次。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法治元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无处不在印象深刻,尤其是法治建设成绩令人鼓舞。
立法方面成绩最为耀眼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直接出现在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中央政府在2018年的八大主要工作之一。
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成绩中,引人瞩目的是立法方面的成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8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7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教授用“数量惊人”来形容他听到这组数据后的直接感受。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迟日大也将“立法方面成绩喜人”作为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感受。
“政府所有活动都建立在依法履职基础上,为了做到依法,在工作中发现法律不完善的地方,不是任性而为,而是推动积极立法修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说。
2018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再次踏上新征程。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
“中央政府把推动改革发展的政策和部署,通过立法的形式落到实处,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表现形式。改革发展的政策和部署没有法律保障不行。”沈开举说,2018年实施的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带来的法律调整任务非常繁重。目前来看,中央政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机构改革和职能配置,成效巨大。
法治聚焦百姓民生幸福
立法在民生保障方面的努力也深受政协委员们充分认可。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是曹义孙向记者强调最多的话。他说,政府所有的活动包括立法在内,实际上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虽然说幸福感比较主观,每个人感受不同,但是党和政府要提供让人们能感到幸福的客观条件,法治的目的及所有治理活动均要以此为中心。”曹义孙说。
的确,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也好,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也好,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也好,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好,无一不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把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到宏观政策的高度。“这是过去我没有看到的。”曹义孙说,这是对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权利的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多位政协委员认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
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全国政协委员、奥克股份董事长朱建民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造业增值税再降三个百分点、企业五险一金费率降至16%、工业电价再降10%等一系列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实质性减税降费的举措,去除了企业和企业家心头上的雾霾,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央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为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减税降费只是中央政府为企业送去的诸多大礼包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另一段话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
“公正监管”4个字让沈开举印象颇深,更多与此有关的提法更是掷地有声。例如,“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公正监管是公平竞争的保障”“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等。
“这个力度非常大,对于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沈开举说。
严格规范约束政府自身
法治政府必然是诚信政府。迟日大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明确提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而且还有具体要求,即“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为我国法治建设带来重大利好。
这仅仅是政府对于自身严格要求中的一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依法全面履职。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听取社会公众和企业意见,使各项政策符合基本国情和客观实际,更接地气、更合民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此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继续放权,也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例如,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
法治政府也是服务型政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成为金句之一。 来源:法制日报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