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梨花白,春光明媚,美丽的田园风光中,红顶黄墙的村卫生室又为其增添了优美和谐的一笔。浉河区十三里桥乡肖庙村卫生室和全市所有的村卫生室一样沐浴着春光,同时又成为春景图里的一景。 3月25日下午,肖庙村的村医许广友正在忙碌着。一辆中巴车停在了门前,“那不是王铁书记吗?”有眼尖的村民认出了走下车的人,赶紧喊许广友。 许广友跑到院内,看着微笑而来的王铁,惊讶不已。还是王铁说明了原委:“我每次从这里过,都看见在你这里看病的人很多,院内都坐满了。今天特地来访一访,你这个村卫生室有啥特别的地方。” 的确,院内摆放的几十个小板凳和两条长椅,充分说明了到许广友这里看病的人之多。“院子里都坐不下了,还要坐到外面去。”一位看病的村民说。而提起建村卫生室,这位村民更是感谢不已,“这都要感谢王书记您哪,建了村卫生室,环境好了,看病方便了,有病也看得起了。原来我们有个三病两灾的,不能往大医院跑,只能抗着。” 站在院子里,王铁问许广友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行医多少年了,现在一天有多少病人来看病,他的收入大致有多少。 许广友看病小有名气,本村的、外村的、市区内的,每天有近百人到他这个诊所来看病。医术精湛、态度热情,是他的“看家”本领,找他的人多了,收入自然也不菲。 而3年前的许广友既没有这样的名气,也没有这样好的收入。“我1994年从信阳卫校毕业后,就在肖庙开诊所,房子陈旧,周围环境差,位置又偏远,老百姓到我这里不方便。再看着那个破烂劲儿,先就不相信我了。直到2009年,市里号召,区里、乡里补助盖起了新房子,新的村卫生室临着大路很方便,政府还送我到河医大进修,送了医疗设施,技术力量也提高了,才有了今天的面貌。我们农村的医生和我的情况差不多,都是托王书记的福改变了状况。”“我代表全市所有的村医感谢王书记。”说到动情处,许广友上前紧紧握住王铁的手。 “不说我们多挣钱了,环境好了、不也可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吗?我现在给五保老人、孤寡老人看病都不收钱。”许广友接着说。王铁赞许他的做法,鼓励许广友把自己的“名牌”树好,把服务搞好,把质量保证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接着,王铁又走进卫生室,看看药房、治疗室等内部设施。边走边看,王铁连说,地方是小了。晴天病人可以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接受治疗,碰到天气不好怎么办? 走出卫生室,观察着周边的位置,王铁对许广友说:“你现在不是需要个治疗大厅吗,可以接着盖,扩大卫生室的规模。”琢磨了一下,王铁又说出了大致的规划意见。“王书记真是替我们操心,您说得太好了,按您讲的那样盖既实用又好看。要我自己想也想不来那样好的盖法儿。”许广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农民看病需求这么大,区里、乡里要扶持老许,帮助他规划好、建好卫生室续建工程。”王铁对区、乡负责人说。看着院子里的小板凳、长椅,王铁又说:“区卫生局要统一配齐就医设施,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就医环境。” 王铁微笑着与许广友握手道别,许广友千言成语化成一句话,“王书记您放心,我会更努力地为老百姓服务。”
采访后记:肖庙村卫生室看病的人多,一件似乎很平常的事儿,市委书记王铁留意到了。他的突然“造访”,让村医许广友吃惊不小。他没想到市委书记会注意这样的“小事”,更没想到市委书记会替一个乡村医生操心、打算。王铁书记走了很久,记者和他攀谈时,他依然没能从意外、高兴、激动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最后,许广友说:“我知道,王书记为村医操心,其实是为老百姓操心,想让老百姓看病条件更好。我和王书记位置不同,但我今后会在自己的位置上,像他那样时时处处替群众想。我想,这才是王书记关心村卫生室发展的真正心思,也是他希望我们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