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民扶老人:过程是蛮复杂的,结果是蛮美好的,体现了“郑能量”体现了“多能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凡是人,皆须爱”。过路市民拍照作证也好,拨打110和120也好,现场一些爱心市民走到跟前进行救助也好,拿着卫生纸为老人擦脸上的血迹也好,尽管郑州市民扶老人过程复杂,但弘扬的仍是尊老、爱老、敬老的人间“郑能量”人间“多能量”。
“扶”“不扶”过程复杂在哪?大河报曾经调查过,遇跌倒老人,有44%网友明确表示“不扶”。原因何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潘老师认为,不外乎三点:一、这个事情因为和公众关联大,所以自然而然关注度高;二、在目前信任危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公众会比较敏感;三、《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很容易让人和南京的“彭宇案”联想在一起。
面对跌倒的老人,您“会不会”去扶?在口语中,“会”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愿不愿意,二、有没有这个能力;面对街上摔倒的老人,南京“彭宇”案让“扶老人”这个举动有了“风险”,进而让人从主观能动性上有了“会不会扶”的道德选择。
有网友认为,“不扶老人,大都不是技术原因,而是道德原因。”碰见摔倒老人,作为一个公民,首先是应该根据《指南》学会怎么扶,然后是从道德上,愿意上前扶。虽然遇过很多老人会倚老卖老,但毕竟是少数,没想那么多,要是真看到老人摔倒第一意识肯定是去扶一把。
网友也建议,遇到摔倒老人,除了“一看,二问,三扶,四打电话”外,还应加上“五拍照,六录音,七找证人”,最好有摄像头。当然,也有网友专家认为最根本的是提升每个人的道德。“遇到老人摔倒,在扶与不扶之间,我们希望社会上可以形成搀扶帮助的正面风气。”
卫生部也说过,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我国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这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看来,尊老、爱老、敬老真的需要“郑能量”需要“多能量”。
“多能量”在哪?公民道德宣传日法制日报对话权威法律专家认为,“扶老人”频现罗生门,法律应该“扶起”道德。助人也要像“郑能量”那样拍照录像以防万一;司法要正面引导社会公德;地方立法亟待完善实施细则。如此,才是破解之道。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