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郑州城区的大街小巷显得格外地寂静,与往年的年夜相比,空气变得清新了,地面显得干净了,四周变得静谧了。漫步街头,早春的绿城夜景分外迷人,鳞次栉比的高楼万家灯火闪烁,悬挂在路旁的大红灯笼在微风中摇曳。抬头仰望夜空,平时难得一见的星斗布满苍穹。行走在大街上人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感叹:没有雾霾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啊!不少网友感叹,不闻工地轰隆,不见马路塞车,再加上鞭炮“静音”,这是“近4年来,郑州最清新的一个春节”。
如此美妙优良的环境无疑得益于今年1月1日起《郑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实行,在广大市民的理解配合支持之下,以往除夕之夜那种爆竹声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纸屑遍地的状况终于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文字的描述或许带有主观的成分,然而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实时监测日报表明,2月7日郑州空气质量污染浓度指数AQI为60,几乎接近“优”的水平,这与前几年没有禁放鞭炮而导致大气污染指数爆表的结果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实说明,禁放烟花爆竹对于大气质量的改善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透过鞭炮禁放这件事,各级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其中,最难能可贵的莫过于广大公众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举措的理解与支持。说句心里话,当初郑州市出台《规定》,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人都是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的,担心《规定》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然而除夕之夜及整个春节长假期间基本无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实际情况完全打消了笔者之前的疑虑。联想到去年底在郑州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所呈现的“上合蓝”,均充分说明公众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尽管年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习俗,但一旦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绿色环保发生冲突时,公众是会做出正确、理性而明智的抉择。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也一再证明,大气污染的治理必须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干什么事情,如果只是领导、政府的积极性高而群众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势必出现“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的局面,最终的成效也可以想见。当然,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短时期的大气质量改善决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甚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部门,还是要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行动起来,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优。(王争亚)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