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仍然滞后,是教育发展中的薄弱一环。
今年郑州市两会上,郑州市政协委员、河南商报社社长关国锋也将目光对准了特殊教育,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声。
家庭之困
一个特殊家庭面临的无助
“正常孩子学会一个动作,只需要几天时间,而对特殊孩子来讲,一项简单的生活技能起码要练上一两年。”郑州一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刘翠可说,3岁时,儿子轩轩被正式确诊为中度自闭症。
拿着儿子的诊断书,刘翠可几近崩溃,沮丧过后,她毅然决然地带着儿子走上了漫长的康复训练之路。语言训练、智力开发,特殊教育所需花费并不低,在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的同时,刘翠可还要承担一年动辄十几万元的康复费用。不过,一切辛苦付出总算是有了回报,轩轩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一开始,孩子坐不住,十几分钟就要下来走动,大声喊叫,现在他能安静地上完一节课。”刘翠可说,在普通小学念书的轩轩已经逐渐融入学生群体。但是,新的挑战又要来了。
已经12岁的轩轩,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刘翠可说,目前郑州为特殊孩子配备专职老师、教室等方面的政策在中学阶段还是空白。“是上普校还是上特殊学校?”她在犹豫,而讲起“当你老了,孩子怎么办?”“他们将来由谁监护照料?”等问题时,刘翠可更显无助,“这些事不能想,也不敢想。”
发展之难
特殊教育师生配比为1∶245
在郑州,“刘翠可”们不在少数,而这些特殊儿童面临的窘境引起了郑州市政协委员、河南商报社社长关国锋的注意。
2017年郑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郑州市学龄残疾儿童共4045人,其中在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在校残疾学生1956人,特殊学校在校生1517人。
尽管郑州市一直致力于特教建设,残疾儿童入学率、入学经费获得了提升和保障,但关国锋注意到,相比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仍然滞后。
以郑州市为例,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总人数为1956人,配备专职特殊教育的资源教师仅8人,师生配比为1∶245,低于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的规定:中小学阶段按照教职工人数和残疾学生人数1∶3的比例配备。
关国锋认为,受限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缺乏、普通学校内的教师培训不足以及融合教育支持体系薄弱,普通学校多倾向于拒收残疾儿童入学或者只招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学,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堪忧。
为此,他建议,将落实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升学及执行纳入对当地区县政府的民生业绩考核体系,就此敦促并监督各学校落实“零拒绝”的招生原则。
同时,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质量,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与普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做有效结合,建议师范院系的必修课程中增加融合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内容。(来源: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