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林州市法院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
该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抽取审理的100件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有22件
超1/3未成年案犯来自不完整家庭
林州一16岁无父无母少年抢了200元,被判5年 报告建议:父母要做子女的楷模
河南商报记者 赵强
从小无父无母,16岁的小石跟着姑姑生活,缺少管教。去年,他翻进同村村民家里抢劫了200元,等待他的是5年的牢狱生活。
昨天,安阳林州市法院发布了一份关于不完整家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4年5月,抽取的100件刑事案件中,有22件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其中,超过1/3的未成年案犯来自不完整家庭。
案例
从小无父无母 抢了200元被判5年刑
今年16岁的小石出生于林州市的一个农村,从小无父无母,爷爷奶奶也很早就去世了。
小石跟着姑姑生活,但姑姑很少管教他,他平时在村里小偷小摸搞些钱财。
去年7月9日下午,小石翻墙进入同村老张家里,看卧室窗户没锁,就翻进去盗窃。
这时,老张正好回来,小石抓住老张的手腕,拿着随身携带的刀进行威胁,当场劫走了老张200元。
不久后,小石被公安机关抓获。虽然只“得手”了200元,但由于他触犯了刑律,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万元。
数据
超1/3未成年案犯来自不完整家庭
林州市法院抽取了该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从2010年至2014年5月份审理的100件案件,涉案人数154人。
报告显示,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有22件,占总案件的22%;涉案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达30人,占总犯罪人数的19.48%。
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涉及的罪名集中在故意伤害、盗窃、抢劫、强*、诈骗、寻衅滋事等,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报告显示,在高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中,因不完整家庭诱发或者与此相关联而引起的犯罪有7件11人,涉及抢劫、盗窃,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31.82%,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36.67%。
“不完整家庭指的是单亲、离异家庭,可见在几类高发性犯罪中,家庭因素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占较大的比例。”林州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法官郭威位说。
特点
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有敌对情绪
今年5月,省高院发布了我省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连续下降的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指出,结构不完整等4种形态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监管不力,未成年子女犯罪概率较大。
郭威位说,离异、单亲等家庭的孩子大多表现出性情暴戾、桀骜不驯或孤独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敌对情绪。“我们审理的案件中,经常会碰到那些有‘破罐子破摔’思想的未成年人。在了解其成长经历时,常常能听到邻居、老师、同学等人评价其不合群等。”
另外,郭威位介绍,在犯罪方面,除了表现出结伙犯罪、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侵犯财产、不计后果追求哥们儿义气等长期以来固有的特点外,还有的具有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
探因
缺失父爱母爱 容易受不良教唆
原本是花季少男、少女,为何滑入犯罪的深渊?
林州市法院的报告显示,首要原因是父爱母爱的缺失,或者父母道德的缺失。报告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爱的缺失很可能对孩子人格的早期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其心理品质和性情都不可能得到和谐发展,在外界刺激或诱惑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为了弥补残缺的家庭带来的不足,未成年人往往想从外界寻求关爱和满足,追求一种安全感,一些小团伙应运而生。”省高院一名法官说,社会青年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保护”,当受到不法侵害时,这些未成年人首先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所谓的哥们儿。在社会青年的教唆下,他们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其次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非但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容易导致孩子犯罪。有的父母对孩子盲目溺爱,有的父母专制粗暴,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更易涉足犯罪。
建议
家长素质的高低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林州市法院的调研报告指出,在孩子的品行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开展家庭预防?报告称,必须加强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影响,这是关键中的关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坚固的防线,也是创造人才的摇篮,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另外,父母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家庭教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素质的高低。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不高、行为不端,会为子女提供错误的行为参照模式,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心理和身体一样,也会“感冒”。对于来自不完整家庭的未成年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