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记者观察 >> 记者看天下 >> 正文
中国生猪产业遭遇洋猪肉抢滩 或步大豆产业后尘
 更新时间:2011-11-29 6:20:16  点击数:2892
【字体: 字体颜色

 

2011-11-28 06:22:16 来源: 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北京) 597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5)
(function() { var options = { sourceUrl: "http://money.163.com/",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网易财经"),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中国生猪产业遭遇洋猪肉抢滩 或步大豆产业后尘"),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href) }; NTES.ready( function() { WbApp.initShareTipsSm(options,"wb-article-sharewraper-sm"); }); })();

5年前,中国从全球第一大豆生产国沦为了第一进口国,国产大豆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物美价廉”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失去了定价权。如今,当初那一幕场景似乎又要在中国生猪产业重新上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以美国、加拿大为主力的洋猪肉大举抢滩中国市场,其中美国猪肉的进口量及进口额涨幅均超过700%。尤为关键的是,这些进口猪肉的到岸价只有国产猪肉的一半。洋猪肉的大举登陆,也使得国内一路高涨的猪肉价格出现了久违的下跌,而CPI的涨速也出现了难得的下降。不过,这种原因导致的猪肉价格的下降,是否是我们所期盼的?在洋猪肉巨大性价比优势的压力下,中国本土生猪业是否感受到了寒意?

四因素掣肘中国生猪养殖 洋猪肉猛敲本土生产警钟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进口猪肉可能会在国内肉价上涨的时候分得一些蛋糕,但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是不行的,消费者对猪肉新鲜度的要求决定了生猪产业必须本地化

11月以来,中国进口猪肉数量大幅增长的数据像一滴落进油锅的水,使本就饱受争议的中国生猪产业再度“炸锅”。这究竟是国外食品巨头们一次有意的围猎行为还是巧合?中国企业是否会以此为契机再次经受洗礼?业界人士众说纷纭。

进口猪肉大幅上升及同期出口大幅下降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士纷纷预测,继大豆、食用油等产品定价权拱手相让之后,国外食品巨头们或将下一个猎物定格为猪肉,再次展开对中国餐桌的围猎之举。

多位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跟踪的情况来看,由于行业特性等因素使然,短期内进口猪肉尚无法对国内市场形成根本性影响。“猪肉市场价格的起伏本质是因为受到疫病等因素影响,而进口猪肉的大幅增长只是短期行为”,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称。而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亦表示,进口猪肉的大幅增长对生猪产业提出挑战,其价格优势或将刺激生猪养殖产业,加快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亦认为,由于受占地、环保、人力资源和资金等四方面的影响,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诸多难题,而也正因为上述诸多因素的干扰,产业虽历经多年发展,集中度仍不明显。龙头企业如果能借此契机加以整合,将对推动行业的向前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进口激增是短期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1-9月间,中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同比增长达44.6%,其中9月份的数额更是达到了单月新高,其中,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美国、丹麦和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进口数量及金额都出现暴涨:均超过700%,和这些数字相对的则是出口数量大幅下滑。这些进口猪肉的价格,仅为目前国产猪肉价格的一半。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使得许多分析人士担忧,长此下去,占据价格优势的洋猪肉恐将逐步蚕食中国猪肉市场的份额。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只不过是因为今年市场出现了较大缺口,所以并不需要为洋猪肉会侵占中国市场而担忧。目前行业受到的影响有限,在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对价格等因素的最主要影响并不是进口猪肉,而是国内养殖企业颇为头痛的疫病等。”中国生猪养殖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介绍,“进口肉的大幅增长不可能是长期的,当市场的缺口缩减之后,进口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冯永辉介绍,由于价格因素,中国猪肉的出口并不占优势,但是从产业发展时间周期来看,在中国猪肉处于最低谷时,价格的优势也会凸显出来,“比进口猪肉价格还便宜。”因此他认为,对于市场是否会被洋猪肉蚕食不必太过担忧,“这是短期行为。”

而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也分析,从行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受前期养猪散户大量退出、疫病等因素影响,导致今年我国猪肉供给出现较大缺口,因而加大猪肉进口数量,增加市场供应、平抑国内猪肉价格,另一方面,进口猪肉价格拥有价格优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对进口猪肉的采购量。这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提出了挑战,逼迫生猪养殖产业加快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四因素成行业瓶颈

鉴于此种状况,有业内人士担忧,即使暂时来看,进口猪肉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质的改变,但对比此前几种农产品定价权流失的过程,难保不会重蹈覆辙。由于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并不稳定,虽然在价格低谷时和进口猪肉相比也会呈现出价格优势,但是和进口猪肉稳定的价格优势相比,依旧透露出产业的不成熟。长此下去,此消彼长,对国内生猪企业依旧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郑宇洁认为,实际上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的确存在,而这也是其进口数量不断增大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猪肉市场供给尚处不足状态,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平衡市场供求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国内猪肉的替代作用较小,这是因为中国猪肉消费量达到5000万吨,而全球猪肉贸易量仅为600多万吨,远不能满足中国对猪肉消费量的需求。不过,作为行业的龙头,国内养殖上市公司应当正视自身养殖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并努力提升自身养殖管理技术,缩小差距,降低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的生猪养殖企业,繁育时间及疾病控制都要好于国内。由于养殖环境及管理水平的不同,中国猪场一头母猪每年繁育的仔猪成活且出栏量约为12头,而在美国此数字却可以达到18头,这也意味着从源头的仔猪起,中国就落后了1/3。而在疾病控制及疫苗发展上,美国也走在了中国前面。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的短板有四个:占地问题、环保、人力资源和资金问题”,冯永辉介绍说。从他的观察来看,这四个问题已然是掣肘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要达到规模养殖,必需有足够的用地,但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用地困难,且要考虑环保的因素,但搬到偏远地区人力资源就难以保障,几个因素相互制约。而最重要的是资金方面投入,钱对农业企业而言还是个大问题,生猪养殖属于高投入、低产出、高风险,社会资金不愿意投到这种项目里来。”

政策引导仅为外力

郑宇洁也认为,我国生猪养殖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数次陷于由于养猪户跟风养殖而带来的价格大幅波动。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疫苗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管理水平和养殖技术不到位造成出栏率不高,且前期由于养殖户数量减少,导致生猪养殖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随着市场的好转,大批养殖户又会紧随着跟风进入行业,从而形成了“猪周期”。

为引导产业发展,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政策引导的确会有一些作用,加强推动规模化,这对产业的升级是非常有利的。”冯永辉对《证券日报》介绍,据他观察,由于生猪市场是高度竞争的行业,受市场影响因素大过政策,因此,如果政策能在“保险、疫病防治等配套设施上做出更完善的引导,将使产业受到实质性的利好,毕竟这个行业是高风险、低产出、高投入的,基本上是赚一年、赔一年、不赚不赔又一年。”

郑宇洁则认为,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国家政策利好对国内养猪企业的发展必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只是外力作用。要和进口猪肉竞争,关键是国内养殖企业练好“内功”,提升养殖环境和管理水平,通过提升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等方式降低成本,加大竞争力。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生猪养殖产业与饲料、疫苗息息相关,这也注定了其荣辱与共的特性。

龙头企业机会来临

随着洋猪肉的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墨西哥、芬兰等国先后组团赴华欲开展猪肉贸易,业内人士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上迫使行业不得不进行升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

“龙头企业这几年来处在快速提升阶段,尤其是大的企业。随着散户在这几年的退出,产业大调整的机会来临。”冯永辉说,“企业如果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扩张,会比再过几年扩张成本小且回收周期短。”据冯永辉介绍,龙头企业在市场中目前所占份额不高,这也意味着尚有巨大的扩张空间。

“进口猪肉可能会在国内肉价上涨的时候分得一些市场的蛋糕,但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是不行的。消费者对于猪肉的新鲜度要求决定了产业必需本地化,进口冻猪肉口感略差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心。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外资大笔投入在国内建立养殖基地的案例”,冯永辉说。

<!-- news_keyword_pub,stock,sz000061 -->

 
责任编辑:NF045(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作者:桂小笋)
pic
  • 上一篇: 河南高速“亚洲第一立交桥”疑为“豆腐渣”工程
  • 下一篇: 河南某小区停水电开发商不理 业主爬22楼伺候月子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