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记者观察 >> 记者看天下 >> 正文
我的往事追忆
 更新时间:2014-12-4 18:31:17  点击数:2827
【字体: 字体颜色

古朴的时光年轮,一圈又一圈转动着,让人经历、体味着生命中每个阶段的沉浮、跌宕。我叫石景山,作为一名普通的黄河基层退休职工,现在常常忆起儿时的清苦生活和工作上的激情岁月,想想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有退休金、有宽敞的住房、有幸福的家庭,个人的命运和黄河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放在了一起,现在,国家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回首往事,不禁多了几分感慨,对于自己六十多年走过的一条平凡但并不平坦的路,总想梳理一番,为自己留下一点简略的记载,同时,也对在长途跋涉中曾经帮助我渡过难关得以继续前进的长辈们、亲友们、同事们,一并表达我深切的谢意。

求学光景多磨难

一九五一年农历腊月初一,我出生于郑州市中牟县六堡村一个穷苦的家庭。八岁那年,家里勒紧裤带让我上学,自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五年,先后在三个村小学校读完小学,那时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很多同学书包里装着小刀,用来割麦苗、野菜、榆树皮充饥,很多时候吃的连树皮渣都不剩,不少树也因此枯死,诸如此类景象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

一九六五年秋,我考入狼城岗中学,那时的生活水平仍然很差,一二百人的学生食堂只有一个炊事员,蒸的馍经常不熟,馍芯不少于三分之一是生面,大家仍旧舍不得扔,将生的部分放到炉旁烤着吃,即使烤不熟生着吃也不会扔掉。同学们兜里能装几毛钱是稀罕事儿,商店里一毛钱一斤的咸菜几乎无人买得起。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每到开饭,一人买两分钱的盐,用一碗蒸馍水一拌,拿半生不熟的黑馍沾着盐水吃,再喝上些水就算一顿饭。一星期最多能喝上三顿汤,尤其是咸汤,尽管它只是在黑面汤里加点盐和五香粉,也没有油,但同学们都爱喝,每次我要是去的晚了都买不到,也常常为此懊恼。

一般到了周末我就用篮子从家里往学校背馍,馍虽比学校的好吃,但背馍的生活却是艰辛的,从家到学校足足有46里路,如果骑车还快些,但要背一篮子馍徒步走的话,滋味真不好受。我家离黄河近,那时常常一个人背着馍一步步走在黄河大堤上,那么远的路,等到好不容易走到学校后,人也累的连话都不想说了。那时候,每周我都恨不得一步迈到家,一是想念父母,其次则是期待着母亲能做点好吃的,哪怕是吃上一顿花卷馍或喝饱一顿黑白面混杂的面条也算是极大的满足了。现在,每当看到有人浪费粮食,真是叫人心疼不已。

从军生涯自砥砺

一九六六年六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统一停课“闹革命”,在一片混乱嘈杂中我坚持到初中毕业。毕业后的一九六九我应征入伍,进入青海省军区独立师一团服役,先后在该团二连、通讯连、八连担任战士、班长。

当兵服役期间,正是与前苏联关系紧张的年代,部队常常处于一级战备状态。记得一次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野营拉练,正值寒冬腊月,气温零下30多度,全程1,500多里,头一天就行进150多里,翻越了海拔6,000多米的祁连山脉。漫山遍野,白雪皑皑,积雪深度达半米左右,往山上攀登时倒还容易,但到了下山,经全团1000多官兵踩过的山路,全成了冰路,稍不小心便会摔倒,从山上到山下,每个战友都摔会倒不下百次,人人脚上都磨满了泡。在拉练路途中,水壶里的水因气温低而被全部冻住,加之我们又因大量出汗而口渴不已,因此只好一口接一口地吃雪。那段时间真是“饥了就吃干粮,渴了就捧几口雪吃”,天天都如此。通过这次野营拉练,我对‘饥、渴、累’三字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一九七三年,在部队里服役四年后我如愿以偿地入了党,虽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但问心无愧的是我把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倾注到了部队生涯的每一天。

俯首黄河三十载

复员后,我在生产大队任村干部一年多,于一九七四年到中牟黄河修防段当临时工,当年十月被派到开封黑岗口黄河修防处造船厂当司务长,一年后调回中牟黄河修防段又做了三年司务长,之后到黄委基层施工企业,一直做财务工作,我们财务部门曾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部门并受到上级的表扬。“俯首兢业三十载,草木枯荣黄河安”,到二OO年元月,我正式退休了。

韶华易逝,青春难回。从一九七四年六月到中牟黄河修防段当临时工直至退休,36年的岁月在点滴中远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再过多着墨,正如当年心怀保国卫疆一腔热血参军一样,从复原回来任村干部再到治黄工作,埋头苦干,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一直是我所坚守的分内事、头等事。

牛衣濡沫水长流

我老伴12岁就学会纺花、织布、做衣服。她父母亲和姊妹7个的衣服、鞋子都靠她一针一线缝就。我们婚后,我父母和弟兄5个的穿戴也全靠她一人操持。那时我和父亲工作在外,母亲身体不好,二弟、三弟上学,四弟、五弟又年幼需人照顾,老伴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在交通方式落后的年代里,一旦他们有个头疼脑热的,老伴就用架子车拉着甚至背着给他们寻医看病。我母亲今年84岁,40多年来,母亲患大小病不计其数,期间伺候母亲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当属我老伴。回忆在家种地的10多年里,老伴多是一人操劳,再苦再累也从无怨言,从不因家中事而影响我的工作。她曾在当地小学任教9年,每天9分的工分和每月6元的工资,为维持我们当时那样的家庭,着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2年的光阴一走而过,家庭大事、小事我们都商量着办,都是掌柜又都不是掌柜。“谁家的灶洞不冒烟儿”,尽管小摩擦也时有发生,但我自认为“合得来”在我们漫长的生活长河中是主旋律。

我不爱与人攀比,也没有金钱、别墅、豪车留给子女,只打算留给他们做人的志气和精神,懂得“做人要争气,为人要正直,对人要宽容”的道理。我和老伴至今不浪费一粒粮食,也不乱扔一点儿可用之物,因为,我们是从苦难岁月中过来的人,过往的一幕幕刻骨铭心,对于现在的生活,我们非常珍惜也很知足。

今年我63岁,何时走到终点,还是未知数,现在以“我这一生”为题似乎还为时过早,但已知的是,我将会一如既往地用更康健有力的“笔墨”去书写未知的余生。作为散记,至此我可以画上句号了,但作为我的人生,仍将酣畅挥就下去……(石景山)

pic
  • 上一篇: 开封顺河区法院走进高校开展“宪法日”宣传活动
  • 下一篇: 漯河市源汇区泰山中路小学举行“我爱读书”演讲比赛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