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到栾川县调研,对当地实施生态补偿、推进贫困群众就地转为护林员的做法给予肯定:这种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市林区推广。
栾川县结合75个贫困村森林资源管护的实际需要,制订《脱贫攻坚生态护林员选聘方案》,把有劳动能力、认真负责且愿意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贫困群众就地转成护林员,并提高护林员劳务补助费标准。这一举措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又充实了林业管护队伍,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新路子,也是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一条好路子。
诚然,贫困群众就地转成护林员的做法,可能只在特定地域可行,但其蕴含的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力求多赢的扶贫思想,值得认真借鉴和大力推广。
精准扶贫,贵在创新思路。搞好扶贫开发,首先要把握“精准”二字,只有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思维模式,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才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扶贫脱贫新点子、新法子、新路子。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施策。如同行医治病,“把准脉象”“问清病情”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开对药方”。栾川正是在对全县林区贫困人口、现有护林员队伍、全县林业资源进行精准摸底的基础上,及时制订方案,采取适当增加岗位、合理提高待遇等一系列举措,使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效果。
精准扶贫,难在实现共赢。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大仗,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实现精准脱贫的同时还能解决就业、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现一举多得,无疑是“善之善者也”。怎样在算好当下扶贫“经济账”的同时,也算好管长远、打基础的“民生账”“生态账”“发展账”,这需要每个“身在其位”者去积极思考和行动。
洛阳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像栾川让贫困群众就地转为护林员这样接地气、出实效的精准举措越多,我们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底气就越足、把握就越大。(王 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