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师傅,你家的窑洞顶整改好了,快来看看满意不满意吧!”近日,瀍河区金家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青玉一上班,就给社区居民何师傅带来了好消息。
听到消息,何师傅心里乐开了花,忙不迭地找到了刘青玉。
“后院的下水道已经疏通了,清理出好多垃圾;窑洞顶的边缘加固了一下,还做了防水……”刘青玉指着手机上的照片,详细地为何师傅描述他家窑洞顶上的变化。
“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太满意了!”何师傅笑着说。
整件事要从之前何师傅到社区反映自家的危房问题说起。
“你看看,他们把我家的窑洞糟蹋成这个样子,你们得管管。”前段时间,拿着反映问题的资料,何师傅有些生气。
何师傅说的窑洞,位于乐善街一处废弃工厂的大院旁。窑洞顶上,是工厂原职工宿舍的后院。职工宿舍现已成了居民楼,住有10户人家。该工厂曾和何师傅签过协议,承诺解决职工宿舍的排水问题。
“前几天下大雨,我回窑洞一看,那边的水全流过来了。”何师傅说,窑洞顶看起来摇摇欲坠,虽然已不在这里居住,但也不能让它塌了呀!
刘青玉连忙把情况记在了自己的“民情日志”上,并到工厂大院调查。一问,居民楼里的住户也很委屈。
“房子是我们从这个工厂买过来的,排水出问题是他们设计得不好,你去找他们吧。”一名住户说。
工厂早已破产,刘青玉只好挨家挨户做工作。“整改好排水问题,对大家都有益。要是窑洞塌了,你们的房子也住不成了……”一个多月下来,刘青玉奔波十几次,终于跟住户们谈拢了:住户出钱,社区负责找工人来改造。
改造后,窑洞顶焕然一新。裂缝被重新硬化,排水沟周围的垃圾被清理干净,窑洞顶边缘用防水胶等进行加固,再也不会漏水了。
刘青玉说,这事能够解决好,关键不在个人,而在制度。金家街社区实行“13111工作制度”,用一本“民情日志”、三个“爱心平台”、一套信访代理制、一个特色服务岗,打造了一个服务型社区。在这里,所有党员都是社区“服务员”。(洛阳日报记者 张宁 特约通讯员 王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