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伊川县的洛阳郑大物联智能制造基地,是今年4月刚试生产的一个新项目。尽管启动不久,但该项目已经得到不少企业的关注,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观摩督导活动中也获好评。
为何该项目能获得各方关注?其原因,要归结于该项目探索的“工业4.0”智能制造新模式。
“工业4.0”通过植入物联网技术,对工业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当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攻坚,实现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和融合化。洛阳作为制造业大市,面对新产业技术革命颠覆性的强烈冲击,如何通过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制造”向“智造”升级?近日,洛阳郑大物联智能制造基地相关负责人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产业“智能化”发展新方向。
智能机械手抓取误差,仅为头发直径的1/5
在高端轴承应用领域,国产轴承市场占有率目前依旧很低。
“高端轴承与一般轴承的差距,主要看旋转时的摩擦力大小,是否能平稳流畅旋转。”洛阳郑大物联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工程师李景跃表示,郑大物联充分调研了轴承行业现状,深入挖掘轴承行业的共性难题,在伊川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高端滚子、轴承内外圈、装配数字化生产车间。
记者在该基地轴承生产线看到,该生产线全程采用电脑控制,实现了“无人化”操作。一台六轴机械手从轴承坯料中抓取一个,准确送达加工机床内,并按照同样工序依次对轴承内圈、外圈、滚子等进行加工。
“‘工业4.0’,核心是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李景跃介绍,传统人工或者机械抓取轴承时,由于力度、位置等可能存在误差,造成轴承质量达不到许多高端产品需求标准。
而该轴承生产线上使用的机械手抓取轴承的位置误差为2丝左右,为成人头发直径的1/5(丝为计量单位,成人头发直径一般为10丝),有效减少了传统机械化制造过程中的抓取误差等问题,精度大幅提高。
李景跃给记者提供了一组对比数据。在这里,一个轴承坯料打磨到成品需要3分钟,数字化生产线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每天可以产出高精度轴承480个。而传统机械化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100个,采用人工操作效率更低,一般高级技师每天也最多生产几十个。
目前,郑大物联公司已经与我市轴承企业合作,依据智能制造技术生产出了质量稳定的高端轴承产品,有望逐步替代国外进口。
将陆续开发智能物流分拣系统、建设高精密减速器智能工厂
高精密轴承数字化生产中心,是洛阳郑大物联智能制造基地的第一个试生产的示范性项目。
除此之外,智能物流分拣系统、高精密减速器智能工厂等“工业4.0”应用产品也陆续推出。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