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鹏
配泥成型后,上过釉,再放进窑里用柴或者煤烧制成陶器,一直是制陶的传统工艺,因此也被称为“烧陶”。而记者近日在豫西新安县以制陶而闻名的甘泉村采访发现,近年来,随着农村电网的不断升级扩容,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甚至连传统的制陶都由“火烧”改成了“电烤”。
“电烤要比火烧至少节省三成以上的成本。”80后的蒋小辉是甘泉村尝试将千百年来的“烧陶”工艺改成“烤陶”的第一人。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原来一窑陶器装30件,烧制1天半到2天需要吨半煤,煤的成本近500元;电烤只需要1天时间,电费300元左右,而且没有污染,是名副其实的“节能陶器”。
蒋小辉生活的甘泉村自唐代以来就有“烧陶”的传统,历史上尤以烧制生活必需的“黑陶碗”最为出名。然而随着陶制生活用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甘泉村的陶业一度人才凋零,销声匿迹。蒋小辉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传统陶艺坚守者。
“最早烧黑陶,但是黑陶的生活用品没人要,只能做艺术品,可艺术品市场又太小,饱一顿饥一顿。”蒋小辉说,四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企业找上门希望他能代工传统的豆芽罐。传承也要先生存,蒋小辉咬咬牙答应了下来。但是生产没多久,蒋小辉就发现,豆芽罐利润远低于艺术品,用煤烧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高。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蒋小辉打起了电烤制陶的主意,第一步就是要先造一个电烤炉。“不要小看这个土家伙,做起来可不容易。”蒋小辉说,最难的是计算单位面积的散热量,单位面积的散热量既跟电炉丝的功率有关,也和烤炉的大小有关,散热量太小或者太大都会影响陶器的品质。经过反复试验,蒋小辉定型的电烤炉和冰柜的大小相似,外面一层厚厚的保温材料,里面布满凹槽,凹槽里则是一根根电炉丝。
有了电烤炉,蒋小辉原来的几座窑口都成了摆设。蒋小辉说,除了节能无污染,用柴或者煤烧陶时为了防止灰尘污染陶器,需要在陶器外罩上匣钵,匣钵是易耗品,烧几次就要换新的,而电烤则不需要;同时,电烤也让制陶的温度更容易控制,“烧陶控温主要靠测温锥,测温锥烧化了表示窑温够了,而现在烤炉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断电,省时省力。”
2015年,受益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甘泉村不仅新加装了一台大功率变压器,而且更换了粗径电线。蒋小辉的电烤炉也由28千瓦的小炉换成了54千瓦的大炉,“原来一炉烤50件,现在能放130多个。”看着作坊里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新鲜陶器供不应求,蒋小辉心里盘算着,“今年是不是要再换一个大烤炉。”
2016年国家全面启动“十三五”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按照部署,到2020年河南要全面消除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的“卡脖子”问题。这意味着通过开展电力替代,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并由此带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成为可能。
以新安县为例,按照新安县供电公司的计划,随着2020年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届时全县100%的燃煤烤烟将全部由电烤烟取代;而永久性实现厨炊电气化的农村居民也将新增1万户以上。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