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洛阳 >> 地方新闻 >> 正文
洛阳在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影响
 更新时间:2018-1-17 9:25:55  点击数:4222
【字体: 字体颜色

 □洛阳师范学院大运河研究中心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杭州,全长近5000公里。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河洛地区与东南沿海、京津冀地区的联系,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大动脉,一条流动的经济长廊和文化长廊,是华夏文明不朽的丰碑。

  一、因洛而开,奠定洛阳运河中心地位

  为了顺应隋朝统一之后的新形势,促进以洛阳为中心的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隋炀帝上台伊始,就诏令全国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业元年(605)“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隋书·炀帝纪》)此后,邗沟、永济渠与江南河也相继开凿。大业六年(610),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隋唐大运河开凿之后,促进了洛阳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洛阳在大一统帝国的影响力。大运河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运河沿岸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因为运河,洛阳成为一个商船云集的大都市。大运河在沟通物质交换的同时,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促进了河洛文化的传播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在河洛地区的融汇贯通,客观上推动了河洛文化的发展;同时,作为主流和官方文化,河洛文化也播迁到这些地区,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品质。

  虽然自宋代以后,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渐渐淡化了其经济意义,但洛阳的战略位置依然重要。北宋以洛阳为西京留守,设置诸多官职,地位堪比汴梁,一定程度上甚至高于汴梁。可以说,从宋代以后,洛阳的文化地位便远高于其政治军事地位,仍旧是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中心。

  二、因丝而兴,确立洛阳东方丝路起点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封禅书》)早在夏商周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使洛阳一跃而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都市,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大运河、万里茶道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隋唐时期,物质文化的对外交流十分频繁,许多遣隋使、遣唐使经大运河到达洛阳;从西域运来的玉器、马匹、玻璃制品等,从洛阳源源不断地流向东南腹地与东北边塞,甚至远至日本、高丽、南洋等地;从东方转运而来的绸缎绢帛等,又从洛阳贩往西域。洛阳因此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商品集散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指出:“它(大运河文化)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正是由于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广泛交流,由原来单一的丝绸之路到运河贸易,以洛阳为中心的汉唐文化圈到唐朝时期正式形成。作为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的洛阳,成了沟通中亚和欧洲的桥梁与枢纽,成为东方丝路起点。

  三、因河而盛,铸就洛阳千年历史名城

  洛阳是千年帝都,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定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也正因为如此,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而隋唐洛阳城的城市文明、城市规划和文化影响力在当时的世界可谓首屈一指。2014年,定鼎门遗址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回洛仓及含嘉仓遗址正式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洛阳成为全国唯一双申遗成功的城市。

  大运河之于洛阳不仅在古代,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没有东都洛阳的桥梁和枢纽地位,隋唐大运河就没有了核心,没了灵魂,也就无法起到沟通南北的作用;没有大运河,东都洛阳,乃至全国的经济和文化就会黯然失色,隋唐大运河不仅为洛阳增光添彩,更是全国经济文化的大动脉。

  大运河洛阳段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大运河遗产、规划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现实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担当和厚植文化优势、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抓手。洛阳已经把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大专项,把隋唐洛阳城和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列为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实施,为国家大遗址保护、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来源:河南日报

pic
  • 上一篇: 洛阳“放水养鱼”壮了实体经济
  • 下一篇: 一缕书香飘然来 洛阳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