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人物 >> 所有文章 >> 正文
富民强村的引路人---记南召县人大代表张金先
 更新时间:2018-6-22 16:43:52  点击数:2862
【字体: 字体颜色

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是全乡最偏僻的山村。曾经的东庄村,干群矛盾重重,道路不通,发展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的东庄村,道路宽敞平坦、苗木漫山遍野……是全县闻名的文明新村。

  “东庄村的改变,全靠有个好代表啊!”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好代表,正是东庄村的“当家人”—— 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先。

   2015年,东庄村被纳入省级重点贫困村。在张金先看来,这意味着退出贫困村迫在眉睫。为找寻一条可行的路子,张金先先后去了外地多个先进村参观学习。

  整村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中央地方各级政策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张金先带领东庄村村两委商定起草《城郊乡东庄村整村脱贫工作规划》,作为整村脱贫的工作依据,选准脱贫工作路径,推动整村脱贫。经与乡党委、政府沟通,准备建设东庄村一带三区,即入村景观带、综合教育区、行政休闲区、便民养老区,通过打造东庄村亮点版块争取河南省最美乡村项目,助力整村脱贫。目前,在张金先的带领下,实施了S331沿线河道整治,清淤护坡引水,建设跨河桥梁,实现入村道路景观化,沿线民居进行外立面修葺与粉刷,打造成了入村景观带。将村委东侧的两个废弃池塘填平,建设成了东庄村文化广场,提高东庄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在广场上搭设文化大舞台,设计绿植长廊,辅以必要的休闲健身器材,让文化广场成为东庄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集散地,成为展示东庄村村民精神风貌的重要阵地。利用居民搬迁安置政策,在文化广场北侧建设了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事务,同时开展阳光两委建设,接受群众监督,实现行政+休闲的功能布局。
 
在张金先的努力下,东庄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硬化主干道7.6公里,入户路4.4公里,全村11个村民小组实现了安全饮水,电网达到全覆盖,70%的组通网络,修桥5座,修护河堤1300米,硬化灌溉渠道800米,村庄环境得到了初步治理,苗木花卉、柞蚕养殖和畜牧养殖为该村支柱产业,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走出穷山沟,没想到咱的房子盖得这么宽敞漂亮!”近日,走进位于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的新家,贫困户蔡长生兴奋地说。

蔡长生的老家位于东庄村吴家庄组,这里偏僻落后,地瘠民贫,“行走没有路,吃水困难,打电话手机也没信号”。由于妻子聋哑,又瘫痪在床,失去劳动能力,大儿子几年前因矿难去世,女儿10岁,还在东升学校上小学,55岁的蔡长生靠种地养活这个3口之家,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来自东庄村的第一批1885人,已迁入东庄社区。张金先代表村两委看望慰问了第一批搬迁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电磁炉、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张金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来抓。采取政府主导、农户自愿、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支部村委研究、村内公示、乡审核及公示等步骤,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124人。

为切实保障搬迁安置群众权益,张金先做到原有耕地不变、林地权属不变、原有惠农政策不变。为激发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的积极性,对贫困户集中搬迁安置实行靠近产业基地,确保贫困户迁得出、有收入、能脱贫、快致富。

“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照顾学生和家里的老人,每月还能挣2000多呢!”近日,东庄村贫困户高亚珍说,如今她都有了正式工作,在离家不远的“扶贫车间”广东草根服装有限公司南召分公司上班。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张金先在走访调研中得知,该村村民有亲戚在广州做服装加工生意,如果能把厂子引建回村里,不仅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于是张金先就主动和广东草根服装有限公司对接。当时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协调资金建设的新村部正在筹建中,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议后,决定将旧村部及周边的集体用地租给该公司,成立了南召分公司,由广州的公司承接订单,村里的工厂负责生产,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除了20多名像高亚珍这样的固定工人外,厂里还在东庄及周边几个村子发展了100多个外发散户。

张金先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引导一部分村民发展种植业,还推行了扶贫车间+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光伏发电+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特色产业发展成脱贫产业,使扶贫车间和到户增收项目,成为东庄百姓脱贫致富的一大法宝,不少贫困户由此实现脱贫愿望。

“全村79195名贫困人口,将于年底前实现脱贫。”聊起未来的规划,张金先信心满满。言语间,他手指向远处一条大红色横幅。“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上面醒目的12字标语,就是他的目标。

河南省南召县城郊乡政府 (供稿)

pic
  • 上一篇: 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到淮滨调研脱贫攻坚和公安工作
  • 下一篇: 遂平法院:“老赖”拖欠收粮款 拘留所门前“忙”给钱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