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身披法袍,却将公平正义化在笔尖; 虽未手握法槌,却将法律之声传向云端;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 他的镜头里,鲜有自己的身影; 他的笔尖下,都是别人的故事; 甘居于幕后,默默以文字坚守 从学院,到法院;出校门,进院门。三年来,他在磨炼中成长,以文筑梦,用笔去追寻心中的法治之光。 他,就是罗山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科员李波。 在转变中成长 2018年6月,法学硕士毕业的他,怀揣着法官梦,成功通过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进入罗山法院,成为一名法院人。而他的法治追梦之路也正是由此开始。 刚入罗山法院时,他被分到民事审判一庭,成为民事审判团队中的一名书记员。送达、庭审笔录、结案、整理卷宗......业务庭书记员的工作琐碎而又繁杂。刚出校园的他,迅速调整自己,脱离书本,投身实务,从头学起,逐项熟悉,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业务能手。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并未停止学习。在案件办理中,认真阅卷、分析证据、揣摩笔录、研读文书,时刻不忘从实务中汲取养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2019年,罗山法院成立道交中心,他被调整至道交团队。面对组织给予的重任,他跟随负责法官常驻道交中心,认真学习调解系统,联络调解机构,用心去化解每一起纠纷,靠着钻劲摸着石头过河,道交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后根据组织安排,被调整至综合办公室工作。从业务庭到综合部门,全新的领域带给他全新的挑战。宣传、材料、信息、会务、保密等工作,他逐项学、逐项悟,迅速扛起了工作重任。 2019年,因为人事变动,他接受组织的安排,承担起帮扶村某贫困户的结队帮扶工作。工作之余,他严格落实定期入户帮助,为帮扶户纾困解难。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这样评价自己。 三年来,无论“搬”到哪个岗位,他都干一行、爱一行,主动适应,迎难而上,在一次次转变中成长,奋力奔向梦的方向。 文与法的融合 本科中文专业毕业的他,因为对法律的热爱,跨专业考取了法学硕士研究生。但彼时,他从未想过中文专业知识会与自己的法治梦有何种联系。 在刚入法院的那段时间里,同大多数初入法院的新人一样,怀着对法袍的向往,埋头在案卷中,法条、程序、理性思维充斥着整个脑海。那时,本科四年的积淀,于他,也只是闲情逸致时的小诗和对案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感慨。 在被调至综合办公室后,他慢慢地在工作中发现,文学与法律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文学的感性与柔情融入到理性的法律之中,法律背后精神也充满温情,触及灵魂。 “文学性质的浪漫在表面上看起来和法律精神格格不入,但是这种语言形式的对立并不能隔断两者的内在联系。如果法律不能影响人心,不能触动灵魂,那么它的精神力量将大打折扣,缺乏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法律人,不过是个法律条文的机械操作者而已。”他很喜欢怀特的《法律与文学》,这让他看到,文学与法律也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材料、信息、宣传……文学与法律在他笔下完美融合。他开始用文字去讲述一个个法律故事;用文学的思维去理解法律背后蕴含的精神;用细腻的笔触发出法院的强音。 三年来,他先后在《公民与法》、《河南法制报》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撰写的论文曾获全省法院第十五届学术论文讨论会三等奖。 梦用激情点燃 不会走,只会跑,风一般的“少年”——这是他留给同事的印象。 三年来,无论是在业务部门还是在综合部门,他每天都是跑上跑下,风驰电掣。 “工作、健身两不误,一举两得,多好呀!”他戏谑地说道。而实际上,是因为繁重地工作,使得他不得不加快脚步,在路途上节省时间。 初到办公室不久,他便“临危受命”,抗下了重任。 文字材料、信息、机要、会务、代表委员联络…… 内外沟通、上传下达、左右协调....... 综合办公室的工作繁杂琐碎的同时,又讲究时效。 于是 ,无数个夜晚,三楼的那间办公室,亮至深夜。 今年三月,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后。根据组织安排,他被选入院整顿办,负责院整顿办的材料工作。除了办公室日常工作外,教育整顿材料成了他工作的主旋律。 日动态、周报告、月总结,加班加点更是成了常态。 “有时连续几天早出晚归,未满周岁的女儿都不认识自己了。”他苦笑道。 虽然辛苦,但他毫无怨言,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与梦想,从未停下奔跑的脚步。 也正是如此,他在自己的追梦路上,“跑”了三年...... 星光不问赶路者,时光不负追梦人。 他是平凡的,如同大多数平凡的法院人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只是将一腔热爱默默挥洒在自己坚守的岗位上。纵使前路荆棘满布,也不停止追梦的脚步。 只因,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河南省罗山县人民法院 (供稿)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