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2月25日讯 大河网报道: “我得了尿毒症,不能治愈,死后捐给医学机构,用于尿毒症的研究。如果能通过我的遗体得到病因,找到治疗的办法,那我在天之灵,能看到无数个尿毒症患者得到治愈,我就满足了。将来我的眼球(角膜)愿意捐给盲人,为他人重见光明,尽我最后一份力。”
写下这段文字的女孩叫张向利,是伊川县酒后乡寨上村人,今年25岁,患尿毒症10年。2004年11月,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张向利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2012年底,移植后的肾停止了工作,此后张向利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在此情况下,张向利决定死后捐赠自己的器官。
[不幸]
花季女孩被确诊患尿毒症
昨日下午,在伊川县中医院,张向利躺在病床上,戴着粉色口罩,面容因为长期服药有些肿,她的父母张新武和贾兰芳在陪护。
当天上午,张向利和母亲到教会唱诗,她说这样做心情会好些。然而,因呼吸不舒服,她只能到医院看病。“明天就去洛阳透析,打算今晚在亲戚家住。”张向利的父亲张新武说。
2004年,张向利只有15岁,还在读初三。当时,张向利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很多时候,去吃饭的路上都需要同学们搀着,上课看黑板也很吃力。当年的10月10日,张向利在上课时,感到心口闷、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诊治。随后,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结果是“突发性双肾衰竭”,张向利成了一名尿毒症患者。
“当时有人劝我们放弃,说这病一个月没有1万元根本治不起。”张新武告诉记者,张向利8岁时,被查出患有乙肝,还有贫血。当得知又患上尿毒症后,张新武夫妇并没有放弃,还是选择了坚持。
[艰难]
同病魔斗争10年
在众人的帮助下换肾
医院提出了2个治疗方案:一是换肾,二是长期透析。考虑到孩子年龄小,以后路还长,张新武选择了为女儿换肾。然而,换肾所需医疗费用10多万元,对张新武夫妇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给女儿治病,张新武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又向亲朋好友借钱,再加上好心人的捐款,凑够了换肾的费用。
“当时叔伯、小姨夫、慈善会、红十字会和民政局,还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进行了捐款。”张向利回忆道,如果不是父母的坚持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她很难活到今天。2004年11月20日,张向利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
“手术很成功,之后孩子的身体渐渐好起来。”张新武说,换肾手术后,张向利身体恢复还可以,之后张新武开了家土杂店,张向利帮忙卖货。
病情恶化,表达捐献遗体的想法
张向利有写日记的习惯,那段时间,她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孩子懂得感恩,经常说要帮助他人。”张新武说。
虽然手术很成功,但后期仍需要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比起医药费来,土杂店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医药费。2007年,因治疗费用紧张,张向利只得吃便宜药、减量用药甚至停药,最终又导致肾性贫血,急性排异,又住进郑州一家医院治疗。“当时住院了一段时间,因为没钱了,只能回家吃药维持。”张新武说。
因为身体状况的变化,只能关了土杂店,在家安心养病。“之后几年,一家人度日如年,欠债也越来越多。”张新武回忆道,2012年下半年,张向利的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了肝脑并发症,同时神经系统也出现问题。直到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治疗多天后,终于恢复正常。
也正是在那一次,张向利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孩子从有病那天起,就想过将来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张新武哭着说。
因病情变化
不能再次换肾
2013年大年初二,张向利的病情变化,当时没有公交车,张新武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迎着大雪和寒风,经过三个小时的赶路,把张向利送到洛阳市150医院。
“当天下午5点多才做完透析。”张新武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透析完3分钟,张向利就失去了知觉,昏迷不醒。好在经过抢救,张向利再一次从死亡线上挺过来。
“当时医生让住院治疗,由于没有钱,只能拒绝治疗。”张新武说,那天晚上,好心医护人员给张向利母女安排了一张小床,而张新武一人就睡在三轮车上。
“三轮车停在医院的院子里,雪下得很大,摩托车上就盖了一张塑料纸,我就盖了个薄被子。”张新武说,那是他一生中最伤心的日子,也是他最难忘的日子。因为肝硬化,张向利再次换肾的可能性没有了。
[决定]
欲捐献遗体器官
已签捐眼角膜志愿书
10年来,张向利治病已经花去60万元,一家人借的外债也超过20万元。“亲戚朋友见我都害怕了,光弟弟家就借了5次。”说到伤心处,张新武再次落下了眼泪。
“当初不是别人给我捐肾,我恐怕连今天都活不到。”对于捐献的决定,张向利平静地说,她以前看电视,知道有人捐献眼角膜,她就想到了捐献遗体器官。
“希望医学能够研究,为其他尿毒症患者带来康复。”张新武表示,他和爱人也都同意了,“我们也想完成孩子的这个心愿”。
2月15日,张向利在捐献遗体眼球(角膜)志愿书上签字,志愿将自己遗体的眼球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事业,为盲人重见光明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