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文化娱乐 >> 随笔 >> 正文
 [茶话情思
茶话情思
 更新时间:2014-8-25 9:04:01  点击数:3435
【字体: 字体颜色

话情思

夏国强

 

茶的灵魂在品,禅的精神在悟。伴一轮清风明月,温一壶好酒下茶,感觉舌尖上的味道,述说茶话心语,白茶悠悠,情思绵绵,想不到第一次接触白茶,就被她独特的味道吸引,神奇的色彩震撼。

   中国是的发源地,被誉为"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说到茶,一般来说,茶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草茶、乌龙茶等等。茶不同,茶韵和茶味就不同。 人们常说:“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之味,悟之道,只有用心灵去悟情感去品,才能分出长短,悟出高下

说起白茶,据说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生产历史,最早是由福建福鼎市创,因此白茶称为福鼎白茶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外形优美,令人喜爱,饮后令人回味无穷。在制作工艺上,白茶红茶、绿茶制作方法简单。一般来说,绿茶是没有发酵过的茶,制作中要经过采摘、炒青、揉捻、干燥等过程红茶则经过完整的发酵,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揉捻等,但不包括炒青白茶是把茶叶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青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制作而成。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因此,白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茶多酚的含量较高,并且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多种氨基酸,具有清凉退热、祛暑、解毒的功效是茶叶中不可多得的

 饮茶,其实品味一种文化。一般来说,品茶的主要方法:一是观色:白茶鲜叶越嫩、越饱满,白化程度越强,制成的干茶越显金黄,品质越高,越显尊贵;二是闻香:嫩香是福鼎白茶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干茶还是冲泡后的茶汤,嫩香越浓,越持久,品质越高;三是赏奇:用95摄氏度左右开水冲泡,切勿加盖,至三分钟后,观白茶舒展,还原呈玉白色,叶片莹薄透明,叶脉翠绿色,叶底完整均匀、成朵,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汤色嫩绿明亮,此时,白茶的独特性状达到至纯至美;四是品评:待茶汤凉至可入口时,细细品味,滋味鲜爽,甘味生津,唇齿留香,进入最高境界。

 品茶,其实也是在品心静、品人生。 人生如茶,泡一杯白茶,观茶叶沉浮,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浮沉时才能品味出茶叶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我发现: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而高调的人,喝茶像喝酒,轰轰烈烈,快声快语,豪情万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生命中留下让人惊叹霞光一片。如人生,品茶,也是在品人生百态有人说: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如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人生犹如一样,或浓烈或清淡,无论酸甜苦辣都要去细细的品味人生在世,有些人总想争个高低,闹个成败,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到头来,风吹皱池春水,狼淘尽千古英雄,是是非非,反反正正,美丑假恶都会化作一缕青烟,被大自然无情地雨打风吹去,人生,享受的是一种过程,结果,重不重要,历史,自有后人评说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得天地之灵气,积日月之光华,感春光而发芽,择时节而采摘,赶时日而制茶,随季节而品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氤氤氲氲中,泡一壶白,眼观其型耳听其声 鼻嗅其香舌辨其味身感其韵意寻其魂 ,品的是人生真谛,悟的是岁月沧桑

 我要喝白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pic
  • 上一篇: 认识父亲
  • 下一篇: 薛金山老师的暑假生活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