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汉字是用笔“写”出来的;在这里,汉字可以用寓意吉祥的龙凤花鸟“画”出来。在平时,输入汉字需要从字体库里选字体;在这里,写100个字就能个性化定制属于你的独家字体——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语博会)近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语博会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时也汇集了科大讯飞、声望听力等十余家企业、语言文化机构以及北京市多个区中小学在语言科技、科学研究、图书出版、语言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艺术让语言文字展现独特美感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展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是本届语博会的突出亮点之一。
在展会现场,76岁的王师傅正兴致勃勃地向人们展示他刚刚“画”好的四个汉字——“文化自信”。旁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龙凤花鸟字”,它由东汉末年蔡邕所创的“飞白书”演变而来,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一些寄托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字词,比如“吉祥如意”“万事大吉”“家和万事兴”都可以用它表现,其特点是把绘画艺术和汉字相结合,单独的一笔或几笔都是一个图案,有花、鸟、龙、凤等,不同图案相组合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字。
在王师傅看来,画面之美体现的是汉字的精髓——变通与持守。“中国汉字的笔画,主要由横、竖、撇、捺、点五种笔画及组合构成,先用花、鸟、虫、鱼把重要的几笔‘画’好,然后就开始组字,一个点可以画太阳,可以用蝴蝶表示,还可以用花,可以变化,也会综合整体的画面考虑,比如一个字里可以有龙有凤,有花有鸟,有山有水,但不管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这几笔,所以说是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虽然是字,但通过艺术加工,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力也很强。而且不只可以表现汉字,日文假名、英文单词,都可以‘画’出来,但还是汉字写起来感觉比较丰富多彩。”
用丙烯在葫芦上做成“葫芦画”帮助小学生学习汉字,这是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小学老师们的精彩创意。“这些作品都是以传统文化故事或者传统节日为题材,并和学校校训相结合,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在葫芦上刻画出来而完成的。孩子和老师一同制作,用铅笔打稿,用烙笔烙印,用丙烯着色,通过一个个故事明白‘诚’‘善’‘信’‘实’‘理’等汉字的内涵,并感受其中蕴含着的语言的美。”该校英语教师张小敬说。
将甲骨文开发成十二生肖纪念书签,将篆体汉字、女书、东巴文融入书签、书夹、小装饰灯等,一款款文创产品的设计让语言的灵动在展会展现得淋漓尽致,创意的背后既是“灵光一闪”,更是对语言背后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重拾、再审视和创造性再现,彰显的是一种文化开放和自信。
创新为语言插上现代化翅膀
在方正字体的展台前,很多观众手里拿着一本封皮写着“造字秘笈”的小册子。工作人员介绍,只要在书写区内书写百余汉字,使用“手迹造字”App拍照上传,便可以快速生成一个个人专属的字体库。“我们采用的是北京大学人工智能辅助字体生成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有趣的字库服务。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打通个人字库应用场景,让一笔一画的个性书写融入现代移动设备。现在大家都习惯电子输入汉字,借此也可以让国人更好地体会到书写汉字的独特魅力。”
而语音智能识别技术的卓越成果在本次展会上也频频亮相。“我们的系统有一个自动的语义理解功能,比如说‘我今年16岁了,我想吃石榴’,识别的结果会根据前后语境随时调整。”在科大讯飞的展台上,讲解员一边讲解,展台一侧的大屏幕上已经准确无误地显示出对应的中文和翻译出来的英文。“用这种系统,普通话的准确导出率可达95%,英语可以达到90%以上,目前我们的这套智能会议系统已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得到运用。”
而在汉字教学方面,创新的成果也有很多。展会现场,几位来自北京不同学校的学生在棋盘前聚精会神地下起了“汉字棋”。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汉字棋”由宁波市华文汉字应用研究院研制,将棋类博弈原理和汉字连缀成词的学理融于一体,有理棋、布棋、行棋、大吃、清盘等规则,面世以来在宁波多所小学推广。“学生下棋时要布局,要综合考虑,所以既是考察汉语的词汇,也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我们开发了6副棋子,针对1至6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同但规则相同,可以根据其认字的水平选择棋子。”中国汉字棋培训部副主任章锡灵说。
以上展示的成果只是创新赋予我们的语言以活力的小小缩影。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发展,语音智能、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迅速,语言资源建设成果显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技术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今后还要实施“互联网+”语言文字服务工程,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动语言学习、语言服务、语言管理,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营、互联共享机制,打造全球中文学习网络平台,建设涵盖内容广泛的基础数据库,向社会提供语言文字咨询服务。
交流互鉴让语言成为沟通文明的纽带
来自泰国的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张诗画,自幼出生在一个华裔家庭,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展会现场:“我学习汉语已经5年了,觉得汉语一开始学还不太难,越学到后来越觉得难,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深。我觉得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
刘利民表示,本届语博会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搭建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这与中国政府倡议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相契合。语言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从而形成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世界文化共同体,构筑人类包容和谐的精神家园。
据了解,本届语博会还举办以“语言服务与人类生活”为主题的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并设立系列分论坛,包括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技论坛、“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共兴发展论坛和第二届中国语言康复论坛,进一步拓展了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促进了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弘扬,助推国家软实力提升。
“为此,希望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交流合作,推进文明互鉴。各国政府继续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民生福祉。我们应尊重各国语言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互学互鉴、取长补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共同推进人类的繁荣发展。其次要科学保护语言资源,合理利用语言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科学保护、全面保护和规范保护,努力实现有效保护和持续保护,积极开发语言文化产品,更好满足民众需求。还要进一步推动语言与科技的融合,提升语言服务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语言研究与智能研究的深度融合,将语言信息化成果转化为便民、惠民的实际应用,并积极应对信息时代对语言生活的影响,开拓语言服务新领域和新途径,创新语言服务方式,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刘利民表示。来源:光明日报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