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卫生健康 >> 健康快递 >> 正文
疲劳比高血压还伤身,过度疲劳对身体的危害
 更新时间:2019-4-15 9:17:49  点击数:3099
【字体: 字体颜色

加班到深夜,累得不想动;周末陪孩子,难有时间放松……长期超负荷的运转让现代人身心俱疲。丹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疲劳引起的心梗、猝死等风险,高于高血压、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可见,过度疲劳已成为当代人健康的大敌。

一、疲劳比高血压还伤身

1、疲劳比高血压伤身

加班到深夜,累得不想动;周末陪孩子,难有时间放松……长期超负荷的运转让现代人身心俱疲。最新研究显示,疲劳引起的心梗、猝死等风险,高于高血压、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可见,过度疲劳已成为当代人健康的大敌。

2、过度疲劳对我们的影响

一个人经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甚至引发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如果这种疲劳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身体就可能会出现低烧、咽喉肿痛、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而且,非常严重的长期性疲劳很可能就是其他病症的先兆。人们常说的“过劳死”实际是长期过度的劳累,引发人体心衰、肺衰、肾衰、心肌梗、脑溢血等病症造成的猝死。

这种猝死的死因主要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与一般猝死没什么不同。只不过这些病的潜在性使过劳者忽略,以至酿成严重后果。但若没有过度劳累这个诱因,猝死可能就不会发生。

3、过度疲劳与失眠有关吗

身体各个器官需求一个段时间的休息才干再次循环运作,一旦长时间劳作的话就会招致很快进入疲惫状态,但是由于脑部仍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所以很难短时间内入睡,比方一个学生原有的根底较差,忽然承受过多的新内容,完成难度大的作业。

须知,体力劳动假如过火激烈,晚上会难以入睡,而普通的体力劳动对睡眠有促进作用。脑力劳动与此相似,长时间持续地使大脑承当繁重的任务,晚上就很难使它静止下来,失眠在所难免。

二、过度疲劳对身体的危害

1、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劳动的强度过重以及心理的压力太大,都会造成过度疲劳,轻者可能造成劳动者的身体心健康受损,重者可能导致劳动者死亡。

2、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企业的“加班文化”等于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工作量,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作岗位需求的减少,变相地加大了我国的劳动力供给。

3、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处于疲惫不堪的“过劳”状态,怎么能保证高效率的工作?

4、神经衰弱

持续的生理或心理疲劳均会使人精神紧张,脑功能轻度紊乱,从而引发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症状。

5、肠胃功能弱化

如果你长期的置身于工作或者应酬之中,那么非常容易导致过度疲劳、饮食不定,以至于肠胃引起了不适,从而出现消化不良。

6、颈肩腰腿痛

职场人士,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的发病率格外高,这与长期坐姿不良、肌肉疲劳、缺少活动不无关系。

三、怎么调理可解乏

1、运动赶跑疲乏感

运动虽然会带来短时间的疲惫感,但长期坚持反而会让人精神抖擞。运动可以促进体内一种快速供能物质的合成,迅速注入能量; 还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合成,让人感到快乐。

2、按时睡觉保精力

抗疲劳的关键在于规律作息,尽量不熬夜,每天按时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周末也最好能坚持。建议养成午休的习惯,但别超过半小时。

3、饮食补铁有活力

缺铁会降低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进而让人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女性更容易缺铁,建议多吃牛肉、豆腐、鸡蛋、绿叶蔬菜、坚果等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能缓解疲惫感。

4、内心豁达不焦虑

力求完美的人往往活得很累。我们要认识到,不是所有事情都必须做到完美,更不要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才能减少焦虑。

出现负面想法时,可以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思考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往往会发现,多数事情都是自己吓唬自己。

来源:姿欣健康前线 pic
  • 上一篇: 哈欠连天不一定是犯春困,也可能是…太可怕!
  • 下一篇: 春困也有“真假” 茉莉花茶解乏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