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探索走出传统农区工业化发展新路子
作为传统农区,周口市工业基础薄弱,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既受先天条件制约,又受传统意识束缚,工业发展尤为困难。因此,领导大力推动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特别是周口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探索传统农区实现工业化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取得成效显著。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工业增速略微放缓外,近几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保持20%以上、30%以上、20%以上的增速。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为492.4亿元,比上年增加62.9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63.9亿元,增长21.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7百分点,居于全省第4位。工业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为43.9%,拉动全市GDP增长6.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主要做法是:
一、坚定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
——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高规格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组。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研究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对涉及工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亲自处理解决。二是实行领导分包企业制度。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自觉分包企业和项目,经常深入企业现场办公、研究制定一企一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三是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制鞋业出口基地建设,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制定政策措施。一是出台了《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重点工业企业和高成长性工业企业服务扶持办法》、《进一步支持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和高成长性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优化政策措施,强化对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二是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推进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三是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建立实施工业发展综合考核机制。从2007年起,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工业经济考核奖惩细则》,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注重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对各县(市、区)工业发展情况及规模以上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考量,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在年度工业大会上给予表彰的同时,并优先提拔重用党政正职、分管副职、以及工业经济发展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考评位于前列的企业,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项重奖。通过考核,在全市上下营造了“聚焦工业、大干工业、干大工业”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认真开展全市工业项目观摩活动。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两次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观摩、督导和点评、打分,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竞相发展工业的良好局面。三是动员全市力量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从2010年起,大力开展了承接产业转移考核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全市上下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
二、扭住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放松
——以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布局产业结构。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建设特色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的发展理念,研究编制了《周口市特色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汇编》,规划涉及九大行业的47个特色园区,重点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产业链的上下游项目和技术改造、研发平台等入驻扎根,打造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基地;加大优势资源整合力度,依托骨干龙头企业,以产业整合发展为主线,培育重点优势企业,突出产业特色,拉长产业链条。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按照“引进重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提升支柱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改造相结合,着力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78个,总投资258.4亿元,合同承接省外资金241.8亿元,到位省外资金134.7亿元,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336%。
——以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提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每年筛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服务和扶持。2009年以来共筛选了90个技改项目强力推进;认真组织一批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内的重点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技改贴息支持,并分层次列出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和定期信息反馈,切实解决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实施技术改造抢占科技制高点,有效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如金丹公司“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为我国首创,10万吨高品质L-乳酸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世界第一的乳酸生产企业。
——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付专款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支持企业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方式,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工作,大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如财鑫集团与国内10多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发明专利12项,随着科技创新成果深入运用,进一步延伸了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以战略重组为重点,优化升级企业组织结构。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鼓励支持企业以多种形式实施战略重组,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发展能力。2010年,全市有26家企业实施重组,引入20.81亿元、2938.4万美元,盘活资产23.7亿元,安置就业20406人,新增销售收入68.2亿元,新增利润6.3亿元。如财鑫化工与晋开集团的合作,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了互利共赢。该市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不仅引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更重要的是推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三、坚持创优发展环境不懈怠
——积极开展企业服务活动,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召集人的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集中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企业服务工作的主管领导和联络员。二是制定方案。分年度制定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开设了市企业服务热线电话和企业服务网络平台,受理解决企业反映问题。三是督查督办。每年筛选出100家市级重点服务企业,逐户建立档案资料库,各县(市、区)也筛选50-100家企业作为本级重点服务企业,深入企业调研,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市县两级都建立了工作台帐,10天报告一次进度,20天通报一次结果。同时,市企业服务活动办组成督查组深入各县(市、区)督导检查企业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四是健全机制。着力搭建企业融资、承接产业转移、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用工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7个服务平台,全力推进企业发展。五是广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企业服务良好舆论氛围。
——积极构建融资服务平台,创优发展环境。通过多方调研,广泛征求银行、担保和企业意见,开创性提出建立新型融资合作组织,即按照“政府推动,信用先行,分工协作,稳步实践,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原则,在政府倡导下,集合担保公司、银行和企业资源的新型融资合作组织,搭建政府指导下的三方合作平台,促使银行信贷增加,担保公司效益扩大,企业发展提升,从而实现“四方共赢”,经过实际运作,最终形成企业融资的“周口模式”,有力促进周口经济发展。
——积极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活动,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浓厚的重视企业、尊重企业家的人文社会环境。周口市工信局供稿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