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加啤酒是夏天的美食,入夜后,烧烤摊往往都很热闹。在河南驻马店市,团结路不仅是美食一条街,也是烧烤一条街。热闹的夏天晚上,这里的食客最多的时候达到上万人,烧烤摊从下午5点营业到第二天天亮。可这热闹却苦了在烧烤街上居住的20多户居民。由于不满烧烤摊的油烟味以及划拳、大声聊天的噪音,这20多户居民从去年夏天开始,进行了长时间的喇叭**,最后与商户演变成喇叭大战。直到今天,这场战斗仍未结束。(6月15日凤凰网)
单独从住户或商户利益出发,都能找到各自诉求合理的说辞。居民晚上要休息,可唱歌划拳喝酒吵闹声,还有摔瓶子声,随时都会突然而至;加上烟熏火燎,窗户自然不敢开,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说老人小孩,就是青壮年人恐怕也是受不了的。而商户在此设摊经营,关系着一家人的生存问题,越是食客多,越是营业时间长,越是上他们最愿看到的情形,这又加大了住户的反感。烤与不烤,是个问题。
当然现在可以说政府当年目光短视,只看到当时这条街住户少、空地多,没有先见之明。可那时政府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这里设立“天中特色美食一条街”,似乎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后来情况变了,一来商户大量涌入,二来附近的都市丽景小区建成后,居民们分批迁入。于是商户的生意火爆和居民不堪其扰产生的矛盾,也就变得尖锐起来,直到互相用高音喇叭干扰对方,乃至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人员受伤。
政府有关部门面对这种情况,确实做了调解,但从实际情况看,说其慢作为软作为,实在不算冤枉。这一点,看看去年喇叭大战长达43天,看看今年喇叭大战战火重启,就能作出判断。的确,消除喇叭大战考验执政智慧,和谐双反关系需要深入调解。调解就得坐下来,各自充分表达各自诉求,并且换位思考,平心静气地找到解决矛盾的路径,找到走出迷宫的出口,也就是找到各种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当这个“公约数”找到了,就找到了打开冲突之锁的钥匙。
我所在的陕西三原县,有一个蔬菜早市,这条狭窄的道路两边本是一个单位的家属区,由于它连接着南北两条城市主要街道,人流较多。每当市场交易高峰,人流就摩肩接踵很难通过,引起群众不满。如今,还是在这条路边专门划出两块地盘,让菜贩集中摆放,有的还可以安营扎寨租位经营,立马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烧烤一条街能不能也想办法,既不影响住户休息,也不影响商户生意。在解决这个矛盾时,有关部门切忌唱独角戏,尽可能将双方(代表)一同找来共同研究,让矛盾在“自治”中得以化解。想想,住户如果兼做烧烤,他会用“矛”攻其“盾”吗?所以兼顾双方最大利益,才能找到喇叭静音的按键。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