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院工作发展的日益成熟和法院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为了提高后勤管理能力,更好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保障,结合工作实际对法院后勤管理机制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法院后勤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
法院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为了保证法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法院职能的充分发挥;是法院履行法律审判职能的保障平台,其与法院内部其他部门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综合性。法院后勤工作涉及到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等及其他日常性事务多项管理及服务职责。
(二)服务性。后勤工作是服务工作,从后勤工作的内容来看都是为法院各项工作服务的。
(三)复杂性。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法院业务所需的交通、通讯、器材装备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法院干警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
二、基层法院后勤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上级法院后勤管理分工较细,系统性较强,管理部门比较明确,而基层法院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现状。有的法院服务中心与办公室许多工作混合在一起,如车辆管理、综合服务、日常行政管理等工作,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还影响到了法院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
二是人员现状。后勤部门人员分配不合理。任务分配不均,出现有的干警轻松的太轻松,累的太累,不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管理现状。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够科学,制度不完备。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加强基层法院后勤管理的思考
在全面加强司法改革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搞好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和强化后勤部门的职能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四个方面加强法院后勤管理工作:
(一)改革后勤人事制度,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重点。多年来,法院后勤管理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完成了大量的后勤保障任务,为法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选拔用人上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使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合理搭配,分工负责。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前提。随着“科技强院”战略的实施,法院改革进一步深入,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也越来越重。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后勤管理工作,结合最高法院、省、市法院的战略性构想,制定出后勤管理工作的长远规划,为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功能和作用奠定基础。
(三)变革服务体制,更新服务理念,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保证。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服务转变;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后勤管理工作要服从、服务于法院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
(四)强化管理机制,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基础。树立常抓不懈的“管理意识”。既要建立规章制度,还要完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落实规章制度。
四、本院的特色工作
一是服务审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方面做好诉讼收费、执行款的收发和经费的调拨、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四费”(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管理和采购工作管理,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和院行政装备管理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二是强化管理,提高后勤保障效益。按照“强管理、创一流”的目标,加强法院后勤装备管理,尤其在车辆维修、物资采购等方面严格落实院里的相关制度。加强办公设备设施的维修管理,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做好有关登记备案工作。抓好车辆管理,加强行车安全教育,确保行车安全。
作者单位:遂平县人民法院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