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侯伟峰 通讯员 张成亮)魏赛是林州市一工程公司的经理,今年7月16日,他以第一候选人的身份从80家投标人中竞得泌阳县2014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一标段的建设工程。
在公开公平的招投标制度面前,跻身泌阳投标项目,工程谁来干不是领导、业主说了算,而是专家评委说了算。
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人。泌阳县正以创新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领导方式转变,推进泌阳科学发展、务实发展。
用制度管事 社会环境公平公正
完善的招投标制度是泌阳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为了体现公平交易,遏制招标人的违规行为,泌阳县不断创新招投标办法。
为减少人为的干扰因素,取消业主评委,所有评委在省、市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实行无标底招标,建设工程类招标鼓励合理低价评标。
为消除围标、串标现象,对投标企业直接发售招标文件,不登记企业名称,不审验企业资质。实行多银行多账户交纳保证金、从企业基本账户收退保证金、合理延长投标保证金交纳时效等。
实行监督监察制度,每个交易项目均由纪检监察、检察、发改等行政主管部门全程参与,相互监督。
泌阳是河南省实行“三证”办理网上审批的第一个县。当事人只要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提交相关要件后,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相关部门同步运转,当事人可以在窗口随时查阅档案运转情况。
“三证”网上办理制度的实施,办证时间由过去的几个月缩短到现在的20个工作日,也彻底遏制了土地私买私卖、假错证等现象发生,全面规范了土地房产市场。
用制度管钱 权力进“笼子”
根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泌阳县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地产交易1月至8月份业务情况详单,三项共节约、增收资金4759万元,节约、增收率达42%。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公共采购、地产交易纳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阳光操作,项目实施的权力被关进由制度打造的“笼子”。
交易信息发布规定,政府采购信息必须在省、市、县政府采购网及相关媒体同步发布,保证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广泛性。
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分别由纪检监察、检察机关、政府采购办等部门及采购人在采购文件确认、专家抽取、开评标等五环节进行监督。
建设工程交易规程、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挂牌规划、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运行规程……科学配套、操作规范的制度相互间环环相扣,实现了运行中的无缝对接,并确保了每个项目交易按程序和制度操作。
用制度管人 风清气更正
在9月5日泌阳县下发的重点工作督察通报上,2户居民未达成拆迁协议都详细记录在了一道路贯通改造项目进度中。
类似这样的由泌阳县制定的2014年33项重点工作、10件民生实事、30项重点城建工程和2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督查室每周一督察,月月有通报。
在拆迁任务繁重的泌水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苗峰告诉笔者,县政府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在基层都会具体到每一个领导、每一个同志,为了不因基层的工作不到位影响全县大局,每一项工作都是一场战役,早上开会安排工作,中午开会汇报工作情况、商讨怎样推进工作,根据会议商讨结果,下午继续开展工作。
全县党员、干部工作的热情来自良好的用人导向和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
根据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竞赛活动方案,涉及所有相关部门都是参赛单位,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对前三名参赛单位重奖,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功人员记功并通报表彰。对排名靠后、执行不力的单位通报批评并严肃处理。
结合制度建设在政务管理上收到明显成效,该县把制度建设运用到了县委的权力运行中。逐步探索了逢进必考、公开招录、双推双考等选人用人制度。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凭政绩、看能力选人用人。县委书记高万象告诉笔者:“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管事,营造的是风清气正的环境,树立的是正确的用人导向,干部的调整调出的是干部的活力,激发的是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