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平县公安局立足实际,从细节入手,突出抓好“户籍、执法、社区”三个窗口平台建设,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铺出一条亲民之路,深化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一是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抓好“户籍窗口”建设的“指南针”。该局在窗口推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延时服务、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开辟预约服务、登门服务、定向服务等“绿色通道”,重点查找与解决窗口服务中存在的各类“小问题”、“小毛病”,严格规范言行举止,不断优化服务质量,让群众暖心满意。例如:针对辖区老、弱、病、残人员行动不方便,无法到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的实际情况,户籍民警携带拍摄二代证设备器材到老、弱、病、残人员家中,为他们逐一拍摄身份证照片。在春节和节假日外出外务工、求学人员集中返乡期间,户籍民警放弃休息为他们办理二代证,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是始终把“文明规范”作为抓好“执法窗口”建设的“座右铭”。以“党的群众路线回头看”、四项建设等活动为载体,以树立“文明理性、礼貌严谨、标准规范、亲和可信”的形象为标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学习常态化、培训常态化、练兵常态化;有广度有诚心地加强同群众的沟通交流,主动听取意见,及时整改执法问题,不断提升民警执法素质,规范执法活动。如:每月底对本月办结的案件卷宗进行检查,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每本卷宗无实体及程序错误,提高案卷质量。俯身基层,结合一村一警工作开门纳谏,重点听取群众对接处警、案件办理等执法活动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已收集梳理意见建议20余条,进一步规范了民警执法行为。
三是始终把“惠民之举”作为抓好“社区窗口”建设的“润滑剂”。着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零距离接触群众的平台作用,做到社区警务室“门常开、人常在、灯常亮”,真正实现“民警与群众天天见面”。社区警务室配齐笔、眼镜、饮水机等多种便民设施,充分体现了社区的人性化服务。同时推行“流动警务室”,采取多种形式走街串巷下社区,开展社情收集、入户调查、矛盾调处等各项工作。定期利用警务展板、社会服务橱窗,向群众报告社区警务工作情况,并适时发布各种预警信息,提供公共安全提示,传播安全防范知识,教授自我保护方法,不断拓展为民服务的范围。警务室有针对性地开展警民恳谈、结对帮扶等联系群众活动,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刘真
通讯地址:河南省西平县公安局宣传科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