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开发区以租代征大量耕地开发房地产
来源:中经联播
【中经联播www.ce02.com讯】近期以来,不断有网友通过本网新闻热线发贴《洛阳经济开发区:“以租代征”强占良田失地农民活命艰难》,质疑洛阳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变身“房地产开发区”、“以租代征大量圈占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日子越过越难过”等。为使涉事各方都有公开平等的话语权,本网将该网友发贴转发给洛阳经济开发区。10月24日洛阳经济开发区回应网友质疑:虚心接受网友的批评意见。征地是根据洛阳市人民政府经上级批准的2004年城市批次用地和2007年城市批次用地进行的,自2007年起共征收土地4162亩。
以下是网友发贴
洛阳经济开发区:“以租代征”强占良田 失地农民活命艰难
我老家在古都洛阳关林镇,与世界级的著名旅游胜地关林和龙门石窟为邻,我在外地做文化工作,深为家乡自豪。前几年市里又在我们那里建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工厂,当官的告诉我们那里的乡亲,你们都不用种田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对我们那里的农民来说,这真是锦上添花的好事,我真为他们高兴。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家乡这些做着美梦的农民惊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变身“房地产开发区”
洛阳经济开发区在洛阳市南关林镇,成立于1992年,当时规划占地1.8平方公里,1994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2006年,这个开发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的规划审核,主要发展产业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电子电器。
时至今日,园区面积扩大了几倍,发展到十几平方公里,使人不解的是园区内除了刚建成的河南移动呼叫中心大楼和在建的顺兴产业园、恒生科技园等项目占园区一小部分外,几乎没有建成开工的工厂企业,大片的土地闲置,有的被圈起的土地里野草成片、垃圾成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园区内变相的房地产项目大量涌现,如高层商品住宅楼、豪华商务办公区、洛阳新区医院、私立国际学校、经济适用房小区等,尤其开元大道一段2000多米长的路两边汇集了5—6个大型高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就连原来进驻园区的正阳彩钢厂和洛阳伟业钢厂等都改业成了房地产开发商。
洛阳经济开发区异化改变主产业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当地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年—2010年),洛阳市在洛河以东地区设立新城区(即洛阳新区)。2007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调整规划,建设新区商贸中心”,将主产业改为建设“新区时尚消费商城、生态休闲中心、信息服务业基地”。然而,国务院批准成立建设洛阳新区在洛阳城东,远离于位于洛阳城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再说国家级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和产业定位调整必须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地方政府能够随意改变吗?
以租代征大量圈占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如问起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究竟有多大,各色人等会答案各异。农民说大了去了,还要占地呢,就连我们宅基地都可能保不住。开发区公开资料宣称规划面积达“12.86平方公里”和“13.9平方公里”。但当面公开问开发区工作人员开发区面积,都避而不答。但开发区的工作人员私下说:开发区控制面积为7.6平方公里、扩张面积为15.2平方公里,已先后批准征地4200多亩,而实际掌控土地七八千亩。
显然,该开发区已超过国家审核的4.2平方公里面积,超过部分的土地因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然不会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不批也要扩张,怎么办?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官员们有办法:向农民长期租用。现在已经租完了位于开发区核心地带的6个行政村农民承包地。随着开发区“建设新区商贸中心”的推进,如此租地会不不断加大。这种趋势让关林镇其他几个行政村的农民群众焦虑不安,他们生怕有一天自家的承包地也被租走。
关林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曹思源对人说,实际上,农民种地年亩收入只有1200元,租地收入3000元,《租地协议》由开发区管委会、关林镇政府和村委会三方签字,为期50年,这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经济利益。当被问“这样租来的地没有走农地转征法定程序能作为建设用地吗?”曹思源回答:“租地前都已办了征地手续的,这是发放征地补偿款的创新办法,开发区是从2007年11月开始实行的。”我们那里的农民土地被租后手里都握有开发区、关林镇和村委会领导签名的租地协议。
潘村村民讲述开发区在该村租地千亩的过程是这样的:开发区管委会和关林镇政府联手做村主要干部工作,村干部左右为难,上顶着官员的超强压力,下承受群众激烈反对,根本别想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村主要干部就被招进洛阳市住进大宾馆,接着开发区和镇政府领导日夜做说服工作,直到村干部在租地合同上签字才让回村。到村里后,村干部就动员村民将地租给开发区,同时转告开发区安排村民到工厂企业上班的承诺。第一次开发区租地50年是如此操作,第二次延长15年租地期也是这般进行的。因为村干部的话没有兑现,所有开发区征地与租地的村干群矛盾都十分突出。
最不公平不合理的是,开发区征用租尽村里的农地后,或迟迟不开发,或让开发商囤地牟利,至今开发区内大约有500多亩土地闲置着,多个开发商囤地数年不开工。6年前洛阳市三明公司进驻时耗资千万元购买的上百亩土地,至今闲置荒废着,而国家政策规定建设用地超过两年不开发的要无偿收回,退还给被征地农民复垦耕种。这一政策制度在这里形同虚设。
开发区几年前从豆腐店村一组租地51亩,一直未开发,今年4月后才有开发商进驻建设“洛阳国际学校”。原来,该宗土地是开发区以每年每亩3000元的价格向农民租用的,今年5月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每亩13.6万元补办了转用及征地手续。当地农民人多地少,人均不到3—4分地,因失地多年利益损失大,对开发区、开发商都颇有意见,同时经常发生矛盾和纠纷。
豆腐店村全村1700多人、500多户,原有1200多亩水浇地,十多年来因开发区修路、项目建设占地,以及村干部建物流仓储等用地,已用完大部分农地。如豆腐店村二组600多人,原有耕地200多亩,现只剩下9.9亩。这些土地有转征手续吗?村民回答“大多数是开发区租用的,期限为50年”村民还说,“开发区的开发商强横得很,动用推土机、挖土机毁坏庄稼,强行开工建设的事常有发生,他们有‘保护伞’。”
失地农民日子越过越难过
潘村村民反映,开发区早先征用该村1000亩左右耕地,每亩只有3万元的补偿费,但卖给开发商每亩最少20多万元,多的高达260多万元。村里近年被开发区租地千亩,村里人均3—4分地里,每家平均也就是1亩多地,也就意味每家每年只有3000多元租地费,人均1000元,用这点钱要买粮买菜过生活,日子根本没法过。
潘村和铁匠村原有2000多亩耕地,10多年前近千亩地被开发区以每亩3万元征用,还有1000多亩耕地被开发区租用,村民想在闲置多年的土地上种点口粮和蔬菜,还要向开发商每年每亩付200元租金,并答应在开发商需要时随时可以推掉庄稼。一村民举着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制带有国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气愤地说,“开发区圈占大量耕地荒着,农民种自家地还要付钱给他,哪有这样欺负农民的。”
现在,铁匠村村民不仅失去所有耕地,还于2009年11月为开发区腾出70多亩宅基地,全村人被集中安置到一个占地38亩的新居住区。该村民小区建设标准较低,设施不配套,至今都没有消防设施,11栋楼的大部分房顶还都漏着雨。
在当地农民群众的眼里历经10多年建设的洛阳经济开发区,没有像样的企业和厂房,只有大马路和成片高档商住楼,简直成了房地产开发区。更让农民们感到不解与窝气的是,开发区向失地农民承诺安排家门口就业成为空话。
所谓开发区安排失地农民就业,最多是招几个环卫工人,每人每月800元。豆腐店、铁匠两个村都没有人在开发区做工上班的,开发区是要地不要人,是拿走农民土地卖高价搞房地产开发。
这到底是谁家的开发区
当时三明公司打着要搞汽车变速器项目购地103亩,实际只付200万元,另外956万元购地款是以欠款方式出现在开发区账目里的,实际是用开发区的钱买开发区的地。如今,三明公司圈的这块地至少价值上亿元。
开发区还存在巨额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这是指开发区早期投资1.2亿元建设的占征地105亩、面积近78000平方米的洛阳经贸大世界,2004年6月在没有进行评估及招投标的情况下,低价转让给浙江省海盐金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转让价为:该公司付现金2450万元,其中1000万元分5年付清,替代开发区承担偿还该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债务,但至今该项目欠市财政本息高达1580多万元钱未归还,而由开发区实业总公司顶着。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贪婪的开发商在开发区管委员的保护下,变得失去人性。
今年9月3日傍晚,豆腐店村一些村民见“洛阳国际学校”的开发商夜间突击施工,就急忙在村里大声呼喊:“开发商挖土了”,“二组村民祖坟都被挖了”。听到群众反映,一组组长李伟军、二组组长孙红治一起赶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他们刚要上前理论,不想遭到20多个手持电警棒、粗长木棍的打手围攻殴打。村民们闻讯后即报警并赶来援助,顷刻聚集起200多村民,有的出手救人,更多的是将300多米长的工地围墙齐力推倒,最后派出所警力赶来才平息了这次“群殴事件”,但已造成两位村民组长受重伤,开发商方也有3人受伤。
两位受重伤的村民组长被送到洛钢医院,一组组长李伟军处于半昏迷状态,二组组长孙红治尚可以说话。他对人说,“开发区的开发商太霸道了,村民祖坟不公告迁出就随意挖,还雇佣黑社会打手打人,开发区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呀!”
追根溯源:开发区几年前从4个村租用一块120多亩的耕地,其中涉及豆腐店村一组土地近51亩,一直未开发,今年4月后才有开发商进驻建设“洛阳国际学校”。原来,该宗土地是开发区以每年每亩3000元的价格向农民租用的,今年5月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每亩13.6万元补办了转用及征地手续。当地农民人多地少,人均不到3-4分地,因失地多年利益损失大,对开发区、开发商都颇有意见,导致经常发生矛盾和纠纷。以上群殴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政府搞开发区初衷是发展经济惠及民生,不想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严重背离了这一方向,当地绝大多数百姓没有从中受益。四百年前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挤占农民的草场曾经发生“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不想四百年后在我们古都洛阳更惨烈的悲剧再次上演。
以下是洛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回应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贵网转来网友意见已收悉。非常感谢贵网和广大网友对洛阳经济开发区的关心!网友的批评意见我们虚心接受。现将有关情况汇报于后,不当之处,敬请理解和批评帮助。
洛阳经济开发区1994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5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核,公告面积为4.2平方公里。同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经济开发区与洛龙区融为一体共同发展。2008年,河南省政府设立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批准规划面积12.86平方公里,西起龙门大道,东到焦枝铁路,北至古城路,南到洛宜铁路,包括了关林镇的大部分村庄。
200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区现代化商贸新城区”的指示精神,开发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洛阳经济开发区空间战略发展规划》,明晰了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主要发展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和总部经济。2010年,完成开发区“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2009-2020)备案和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开元大道以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由市政府下达批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验收,为下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按照洛阳新区整体规划,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是洛阳新区的六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洛阳新区的核心区,是洛阳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第一城市出入口,是洛阳的商贸服务业新区。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开元大道以北新征地,是根据洛阳市人民政府经上级批准的2004年城市批次用地和2007年城市批次用地进行的。自2007年起,开发区和洛龙区开始对相关村庄实施拆迁安置,共征收土地4162亩。由于该区域道路等基础设施尚未按城市标准修建,所以我们首先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几年来,已完成修建道路15.1公里,投资额2.64亿元,在建道路2.4公里,投资额0.35亿元;辖区内水、电、汽、热同步铺设,绿化、亮化建设工作全面进行;学校、医院、公厕、垃圾处理站等公共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按照新城区标准配套。
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工程日臻完善,为招商引资、项目入驻、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2009年以来,我们争取各级支持开展大招商,先后获得省发改委、商务厅、工信厅、通讯管理局、科技厅、金融办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我们的园中园提升为省市共建的项目。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项目建设工作快速推进,以“开元大道沿线城市经济景观带、信息服务外包园、开元门生态商务区(EBD)、现代商贸物流园、唐风带商贸旅游服务园”这“一线四园”为主战场,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落地建设,一批大项目、品牌项目、央企项目、上市公司项目相继入区。2011年全市10大服务业示范项目中,有5个在集聚区,分别是投资30亿元的中国移动集团2万座席全国客服中心、投资25亿元的开元门生态商务区(EBD)、投资10亿元的洛阳恒生科技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洛阳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和投资3亿元的国药集团医药物流中心。此外,为了挖掘土地资源,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需求,将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工业企业从集聚区迁出。工业企业退出后,原有土地按照新的规划公开出让,实现新产业的打造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截至2011年9月,产业集聚区共出让(含划拨)土地2993亩,其中新征收增量土地2114亩,原有存量土地879亩。
项目建设固然重要,但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从征地开始,我们就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重中之重来考虑和安排,我们坚持依法办事、和谐拆迁,本着“开发建设依靠群众、建设成果让群众共享”的理念推进工作。由于群众认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低,开发区管委会和洛龙区政府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决定采用村民提出的补偿方法,即将征地款融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并按3000元/亩.年的开发收益返还被征地村,总额不低于每亩15万元。此外,在土地供地之前,由村委会安排群众继续种植,实际供地时再完成交地。这种补偿方式,是经村民讨论、村民代表和党员大会表决通过的,补偿金额远高于以往执行的国家标准,有效保证了失地农民的长期稳定收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集聚区范围内村庄,将按照洛龙区统一政策标准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采取由开发区管委会筹措资金,洛龙区政府统一发放的形式,向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开发区管委会每年还向被征地村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慰问金,对贫困户给予困难补助,重要节假日安排慰问,每年向村两委拨付定额的办公经费。村民的就业安置,目前主要是开辟公共就业岗位。今后,随着信息服务园区的逐步建成,直接就业岗位在5万人以上,间接就业岗位也将随之增加。同时,在村庄拆迁安置时,均考虑为村民建设人均不低于10平方米的商业设施,这些安排将成为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有力保障。
洛阳经济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坎坷,走过一些弯路,也有不少教训,社会的关注和提醒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可以说是开发区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迫切希望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只要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负重奋进,相信经过今后若干年的持续稳定发展,一定能为党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