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国挺 龚砚庆)“春季麦田化学除草,从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初期效果最佳,而且在这段时期内,喷药越早越好。”3月16日,在漯河市郾城区西大坡十万亩高标准粮田里,种粮大户们听着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一个比一个记得认真。
“我流转的200多亩地都在西大坡里。”种粮大户杨付安说:“你看这儿修的路,还有浇地的设施,今年夏粮一亩收个1200斤应该不成问题!”
漯河市三十万亩高标准粮田郾城、临颍示范方,舞阳县泥河洼16万亩示范方,在全市农业生产中,示范带动作用已充分凸显。
2014年,漯河市粮食总产达174.8万吨,成功实现“十一连增”,高标准粮田建设功不可没。
从 2012年起,漯河市以创建粮食优质高产示范市为目标,全面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到2020年建成170万亩“田地平整肥沃、排灌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推进田间工程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跟进,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08.7万亩软硬条件兼备、亩产吨粮的高标准粮田。
统一品种、统一播期播量、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化作业,示范方实行的“六统一”模式,有效整合了国土、水利、农业、发改、交通等部门的各类农田建设项目资源,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里水、电、路、林、沟、渠、井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格局。
数据显示,漯河全市万亩示范方超吨粮的比例达100%。
科技的力量有力地改变着传统作业方式。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漯河市把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苗情监测仪、农机合作社和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优先向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倾斜,并在高标准粮田项目内实施飞机喷药统防统治病虫害,逐步实现了人工防治病虫害向机防病虫害的大转变。
市、县(区)涉农部门的技术力量也重新整合,并成立了“漯河市高标准粮田建设专家指导组”,不定期对基层和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该市深入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科技服务行动”,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好调查研究,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了田间地头。
据统计,在建成的高标准粮田方中,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专业化组织统一服务覆盖率均达100%,大型农机化服务率达84.2%。
高标准粮田建设,也推动着漯河的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加快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健全流转服务体系等,鼓励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该市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2365家,土地流转面积122.1万亩,为推动该市高标准粮田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