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30日讯 大河网报道:“沙澧河交汇处的在建景区,用不锈钢铸写出漯河从五帝时代到现代的历史名称,出现有多处错别字。”连日来,多名漯河市民投诉称。昨日,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质疑:景区弄错漯河历史名称
根据读者的报料,沿漯河市区嵩山路沙河大桥南岸向东,记者在沙澧河交汇处看到一片在建景区。水泥地面上,几个硕大的长方形钢板被嵌入地面,每个上面都凸现出钢铸大字,分别写有“五帝时代隐阳城”、“唐隐水镇”、“北魏奇额城”和“明螺湾河镇”等(如上图)。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大字是漯河从五帝时代到今天的9个历史名称。
“‘隐阳城’的‘隐’字,‘隐水镇’的‘隐’字,‘奇额城’的‘额’字,应该都是错别字。”看到记者在拍照,提供线索的市民摇头说,“这样的失误,应该尽快改正,否则会损害城市形象,也会误导游客。”
◎求证:9个称呼错了5个?
在多本漯河史志、市政府网站和古籍中,记者得知,商周时期,漯河逐渐形成,因滨临水(今沙河)故称阳城。南北朝时期,阳城改称奇雒城。钢板上的“五帝时代隐阳城”和“唐隐水镇”中的“隐”字,均应为“”字,“北魏奇额城”中的“额”,应为“雒”。
“失误的可能不止这几处,而是更多!”昨日,民俗专家、漯河史志学者,84岁高龄的孟巍坚老人发表了意见。孟巍坚认为:五帝时,从无“阳”这个地名记载,而阳也不在漯河市区,其遗址现在郾城区李集镇大郭村。指漯河曾为“阳城”是错误的。
孟先生说,根据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奇雒城就是南颍川郡的郡址,但其郡址在郾城区内。研究表明,“水镇”指郾城有据,而标示在漯河市区查史无据。
“最不该出错的,就是不锈钢字标示的‘宋上口镇’和‘明螺湾河镇’。”孟先生说,明代和清代纂修的《郾城县志》以及后来的《郾城县记》,均无“上口镇”和“螺湾河镇”一说,仅言此“螺湾渡口”之名。1896年,京汉铁路纵贯漯河后,漯河镇才勃然兴起,其镇名才始于此,距今不过百余年。
“历史的东西一定要查有所据,慎之又慎,才不致贻笑大方。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人员研究并尽快改正失误。”孟巍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