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支自动铅笔”“我想要一本日记本”“我想要学唱歌”……一张张彩色“心愿卡”上,稚嫩的字体间饱含着罗营村小学孩子们的愿望。这是近日郑州大学教育系的6名志愿者在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中的一幕。
“这所学校太偏远了,看着孩子们对外面世界好奇的眼神,我真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告诉他们。”上了两节课后,志愿者王翠翠对罗营村的贫穷与闭塞深有感触。
罗营村位于淮滨县西南32公里的淮河岸边,位置偏远,三面被淮河河道包围,经常遭受洪水灾害。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3亩,即便如此,70%的耕地还都在行洪滩区,涝时过水、旱时缺水,根本无法耕种。年青力壮的农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多为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罗营村村小学、村委、幼儿园挤在一起,教师住在几乎已成危房的旧教室。
为加快扶贫开发工作进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去年9月,河南省公安厅第三批定点扶贫工作队联合市、县两级驻村工作队员扎根罗营村,深入调研,多方协调,把教育事业作为工作重点,办了一系列惠民实事。“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先扶智,只有把教育扶贫工作做好了,才可以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快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转换。”省公安厅驻罗营村第一书记李胜利说。经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该村成功争取到300余万元用于小学重新选址和整体改建工程,初步解决了教育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省公安厅驻村工作队还主动联系清华大学EMPA学生会河南分会、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师生等到罗营村帮扶教育事业,捐献电脑、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开展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交流互助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们要把孩子们的‘心愿卡’带回郑州大学,发动大学校园的力量,让更多的大学生去认领‘心愿卡’,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开阔眼界。”帮扶队队长熊春辉谈了今后的打算。(韩浩 蒋宗南 )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