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宜居度、居民获得感全省第二;居民幸福感、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三……7月10日,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漯河市多项指标再次名列前茅,“宜居漯河”“幸福漯河”再成网络热词。
一连串亮丽指标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
生态水城和谐宜居
“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漫步干净整洁的沙澧河畔,但见处处草木葱茏、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依托沙澧河穿城而过的天然优势,漯河市在沙澧两岸建成了全长36公里的开放式带状公共游园,营造了1万亩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每天有近10万人在沙澧景区健身休闲,乐而忘返。
围绕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漯河市科学编制完善绿地系统、景观水系等27个专项规划,谋划实施功能区功能完善、集中供暖、旧城区和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三大行动计划”,以及生态绿化、城市便民等“六大重点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和空气质量全省居前。
近五年,漯河市累计完成城建投资840多亿元,成为该市历史上建设力度最大、项目最多的时期。漯河市也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城市”等众多荣誉,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中原生态水城”正加速展现在世人面前。
以文惠民以文“化”城
漯河是豫剧沙河调的发源地。在漯河,市民的文化生活明显丰富多彩。沙澧两岸、广场游园,到处是唱戏、听戏、唱歌、跳舞的人群,“中原文化大舞台”“幸福漯河健康舞”“幸福漯河梨园情”等文化品牌享誉一方。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漯河市强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由财政出资购买服务,推进优秀文艺节目进基层,在基层群众中“种文化”,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浸染中接受文明洗礼。
书是文化的种子。漯河市把全民阅读纳入到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基层创建活动中,连年开展“读《论语》拜大年”“清明祭先贤、全城诵经典”等主题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出无穷魅力。漯河市也被授予“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城市”。
“文化是城市的‘灯塔’和‘水塔’,是城市之根、城市之魂,城市有了文化才有底蕴、才有内涵、才有记忆,市民才有真正的幸福和归宿。”漯河市委主要领导说。
涵养文明共享美好
驱车漯河街头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秩序井然:机动车和行人、非机动车分道行驶;十字路口,人们大都按红绿灯有序通行。“通过创文,大家过马路都越来越守规矩了,礼让斑马线的越来越多了!”市民王安民兴奋点赞。
涵养文明,离不开绣花般的城市管理。漯河市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广告牌匾、空中管线、建筑工地五项整治,推进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城市清洁五项行动,坚持堵疏结合,切实补足创建短板。
文明创建,核心是提高市民素质。2015年以来,漯河市坚持敬业礼、诚信礼、崇德礼、友善礼、孝贤礼“五礼”并举,开展全民守礼行动,越多的市民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
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文明。在漯河的大街小巷,你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据统计,漯河市目前备案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1000多个、注册志愿者22.6万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参与互动,让城市更和谐。今年以来,漯河市集中开展了“创文”进社区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在倾听民意、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锻炼干部,锤炼作风,增进和谐。“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越来越好,大家都愿意参与到创建中,让生活更幸福。”召陵区漓江路社区志愿者拓金秀说。
“人是城市的核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吸引进来、带动起来,从而有效解决创建‘两张皮’的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赢得民心。”漯河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说。
城市因创建而宜居,生活因文明而幸福。在让中原更出彩的征程中,漯河市正以昂扬的斗志、全新的姿态,高树目标、对标先进,为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奋斗,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本报记者郭海方本报通讯员袁树青黄卫民 来源:河南日报
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