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政协 ·河南文明网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风云人物 | 法制视点 | 消费权益 | 安全生产 | 百姓留言 | 记者观察 | 文化娱乐 | 医疗卫生 | 电子报刊
地市频道: 郑州 | 许昌 | 漯河 | 安阳 | 鹤壁 | 濮阳 | 济源 | 焦作 | 商丘 | 开封 | 三门峡 | 洛阳 | 平顶山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新乡
征稿启示  [2015年02月24日]
  位置: 河南经济与法制 >> 消费权益 >> 权益案例 >> 正文
侵犯网民权益 要下大力整治
 更新时间:2019-5-20 16:43:51  点击数:2960
【字体: 字体颜色

 5月13日,本报科技版推出题为《上网被“劫持”,问题出在哪儿》的整版报道,就“浏览器主页劫持”“流量劫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报道刊发后引发强烈反响,网站广泛转载,网民纷纷点赞,多家媒体刊发评论。

  大家认为,“浏览器主页劫持”“流量劫持”侵犯网民权益,危害公共安全,呼吁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下大力气整顿,消除这一网络顽疾。

  ■“浏览器主页劫持”成热门话题

  《上网被“劫持”,问题出在哪儿》一经刊发,就得到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上百家网站纷纷转载。

  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海外网、环球网、新浪网、腾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网、浙江在线等网站,在第一时间转载,转载网站超百家。网站转载还在标题中重点突出了“人民日报”字样,如:《人民日报调查:浏览器主页劫持 可能毫无察觉》《人民日报重磅调查:上网被“劫持”,问题出在哪儿》等。

  一些互联网IT类网站也纷纷跟进,如西部数码、专业IT技术社区CSDN等网站也先后转载了这一报道。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社交资讯平台发起了“浏览器主页劫持”话题讨论,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报道的总阅读量多达数千万。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阅读量就达到135万,留言超过1300条。

  ■网民留言希望有关部门严格监管

  本报报道反映的浏览器劫持乱象,在网民中引发广泛共鸣。大家纷纷留言讨论,呼吁有关部门抓紧整治。

  “好多浏览器都这样,还一副您能奈我何的姿态” “我也中了招,想知道哪个浏览器是安全的,真心求教”……除了在留言中吐槽,许多网民还晒出了自己被网页劫持、造成使用麻烦甚至带来财产损失的案例,以及“打电话到运营商投诉,客服还推三阻四”等求助无门的委屈。

  许多网民在留言中呼吁:“该好好下大力气整顿整顿了!”有网民指出:这是公共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部门责无旁贷,应该管起来,严厉打击。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记者还接到一些微信和电话,希望有关部门严格监管。

  “权威、透彻。”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这样点评本报报道。他说,在复杂的互联网技术面前,用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浏览器劫持暴露了互联网“眼球经济”模式下长期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严谨客观,比较清晰地剖析了这种乱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建议,很有现实针对性。”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熊攀说,浏览器劫持等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竞争秩序,还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任由发展将严重破坏互联网生态,“希望相关市场主体能加强自律,共同抵制‘流量劫持’行为,还用户一个更纯净的上网环境。”

  ■媒体呼吁让浏览器主页劫持者无处遁形

  本报报道刊发后,多家媒体相继发表评论,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危害,为破解难题献计献策。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相关软件强行篡改主页网址,这样的行为令很多网民无可奈何,成为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顽疾。”5月13日,人民网发表“人民网评”《劫持浏览器主页,是该改邪归正的时候》指出,劫持用户的浏览器主页背后隐藏的危害极大,“治理这一乱象,光有行业自律和原则规定远远不够。一方面要完善立法,让治理的规则更详细一点,让制度的漏洞更少一些;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力度,以更加严格的执法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才能让相关企业知敬畏、明底线、守法纪。”

  5月14日,《广州日报》的“评论员观察”《“流量劫持”,谁来解救?》指出,“浏览器主页劫持”泛滥成灾,不能让用户自求多福,打击违法行为、规范网络秩序迫在眉睫。“劫持流量”与非法占有或窃取他人财产没有本质区别,应该构成盗窃罪……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赔偿数额偏低、惩罚力度不够、犯罪成本不高等问题。评论认为,如果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让“劫匪”付出付不起的代价,效果也许更好一些。

  《南方日报》刊发评论《无良企业不该被姑息》指出,“浏览器主页劫持”“流量劫持”现象依然猖獗,损害广大网民合法权益。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指望企业自律,还是得抡起法律的大棒。

  《新安晚报》刊发评论《上网被“劫持” 亟须“回击”措施》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与执法须持续发力,技术防范也亟待发力,行业自身也应加强自律。

  5月15日,《工人日报》刊发评论《上网被“劫持”?不能让网络“程咬金”为所欲为》认为,治理“流量劫持”要多方配合、协同作战,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5月16日,《经济日报》刊发评论《有效遏制浏览器主页劫持行为》指出,虽然我国目前已出台了不少规范“浏览器主页劫持”等行为的法律规范,但这些规定大多止步于原则性的宣示层面,对以劫持浏览器主页来取得用户流量这一非法获利行为的打击,缺乏详细和可供操作的具体处罚措施,从而导致相关违法成本过低,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震慑效果。评论呼吁:有关部门要强化相关法律规范的顶层设计,对相关责任主体系统地划定出行政、民事直至刑事责任,以严密的法律责任追究措施,使浏览器主页劫持者没有非法获利的空间。这篇评论还指出,浏览器主页劫持不法行为的蔓延,与监管机构的协同治理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密切相关。监管部门要协作配合,合力共治,切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让浏览器主页劫持者无处遁形。

  对这一社会广泛关注、事关公共信息安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希望相关部门行动起来,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pic
  • 上一篇: 有人打着“免费领鸡蛋”旗号 骗了老人5800多万元
  • 下一篇: 遂平法院: 执行调解解纠纷 婚姻案顺利执结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推荐文章

  • 当前没有记录!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1-2008 河南经济与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河南经济与法制 www.hnjjgc.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豫ICP备05002582号
    投稿信箱(E-mail):keguangz@126.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添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