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农村探亲走访,不少乡亲向笔者诉苦,一些失信无良商贩甚至一些小生产厂家,打着送货下乡的名义,到农村流动推销假冒伪劣商品、药品等生产生活资料,“小打小闹式”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一次一个号称城里大超市的“推销文艺演出队”,晚上到村头演出并有奖销售洗化用品,一瓶无批号无厂家的洗衣液售价85元,他们的噱头就是“奖励”一个价值270元的数码相机。结果全村100多人争相购买。1个多小时卖出300多瓶洗衣液后,这些人迅速撤离该村,第二天人们才发现所谓高档洗衣液就是改装后普通的洗洁精,数码相机只是儿童玩具。更有一些人假冒医院和医生,到农村“义诊”兜售价高质次的治疗高血压、腰腿痛等疾病的祖传秘方药品,农村重病患者深受其害。偏僻农村和农民们之所以上当受骗,就是因为他们对商品知识、法律知识的了解都很有限,加上农村留守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现象,在购买东西时只追求便宜,不管商品、药品是否出自正规厂家,也不管质量好赖,盲目跟风消费。另外造假者的造假技术日益高明,产品仿真度高, 也是农村和农民成为“贩假售假”重灾区的重要原因。
临近年底,正是一些无失信良商贩到农村倾销不合格商品、药品等送“祸”下乡的活跃期。为此,提醒相关部门多到农村“送法下乡”,大力普及商品、药品辨别知识,让广大农民会**、愿**,尤其是倡导农民主动向销售者索要所购物品的信誉卡、合格证、销售发票。公安、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也要经常到农村巡回执法,覆盖建立以村组社区为单位的基层**网络,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
郑州市读者丁华峰
pic
|